聽了沈遇這話,宋玉枝真真叫一個喜出望外,眼眸越發明亮。
果然,沈遇就是無所不能的!
她在自家人面前,從不掩藏情緒,沈遇能直觀地感受到她的驚喜和贊嘆。
青年彎唇笑了笑,英氣的面容柔和了幾分,語氣真摯地道:“我有些時日未曾接觸水上行舟了,近日更是不曾去過碼頭,參與過你說的那種操練比試。所以若是我指點的不好……”
宋玉枝連忙擺手,示意他不必說下去。
正如方才沈遇分析的,那龍舟鋪子里頭的老師傅,未必就真的如那老掌柜說的那般厲害。真正厲害的老行尊,現下肯定是有錢都雇不到的!
同樣都不是行業頂尖教練,那邊還要一兩銀子的日薪呢!
那邊還到底是外人,哪里有自家人盡心呢?
而且宋玉枝也了解沈遇說話的習慣,他穩妥的不能再穩妥,自謙的不能再自謙。
從不把話說滿的。
再精通的事兒,到了他嘴里,那都是只知道皮毛、還是門外漢而已。
就像前不久,他給宋玉枝攤檔上的一張桌子給修好了,當時也說自己于木工手藝粗陋的很。
但是近來外送訂單激增,小攤檔上的木桶已經不夠用了,宋玉枝在唐木匠那邊,又訂了好些個中等價格的木桶。
從最早的推車,到了后頭的一堆零零碎碎,宋玉枝已然是唐木匠那邊的常客。
這次采買完,唐木匠就主動詢問有沒有什么要修葺的東西?
對方主動提供的維修售后,宋玉枝自然也不同他客氣,正好小推車也用了大半年多,灶眼越來越不頂用了。她跟唐木匠約了個大概的時間,讓他親自跑了一趟。
后頭唐木匠得了空,帶著家伙什來了小攤檔上,維修器具的時候,特特提了一嘴,說沈遇修過的那張桌子,活計是真不錯!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唐木匠誤以為宋玉枝另外結識了木匠師傅,一個勁兒地說從前是自己想的不周到,沒早點過來幫著維護。生怕宋玉枝往后都改從別的木匠師傅那里,購買器具了。
可見眼前的青年說的話,也不能盡信的!
所以宋玉枝擺完手就笑著道:“沈大哥說的可不算,我回去問問趙大娘,她說的才準。”
兩人說著話,就回到了清水巷。
暮色四合,家家戶戶都已經升起了炊煙。
宋玉枝也不用另外尋趙大娘,她就站在巷子口來回踱步呢。
見到他們二人,她松了口氣,先是笑道:“你倆怎么一道回來了?”
又有些無奈地對著宋玉枝道:”枝枝你去哪里、忙什么,也不跟家里知會一聲。我就是想尋,都不知道去哪里尋你……”
宋玉枝特地沒跟趙大娘說清楚的。
近來小伙計們接到的訂單一天比一天多。
趙大娘得一趟又一趟地幫他們運送,工作量不知道比從前翻了多少倍,算起來她近日來比宋玉枝還累得厲害。
甚至前一日大家一道吃過夕食,趙大娘照常陪著周氏做針線,前一瞬她還在和周氏說著話,后一瞬直接靠在炕桌上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