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趙大娘和周氏也過了來。
兩人各捎帶一樣東西。
周氏拿的就是一個大型橫幅,寫著“恭喜宋記食府贊助龍舟隊獲勝”!
趙大娘扛著的,則是一塊剛做好的牌匾。
上頭也不是旁的,正是“宋記食府”四個大字。
那橫幅不過跟一眾苦力身上的條幅無甚差別,只是更大更顯眼,兩端各粘一根木棍,方便拿舉而已。
而那牌匾,上頭的字跡是周氏手筆,因她不擅長寫大字,加上宋玉枝并沒有選用很貴的木料,整個牌匾連工帶料,才花了一到一兩銀子。
本該是平平無奇。
但周氏自有她擅長的地方,她另外繪制了一副花樣。
就取宋玉枝的名字,她在牌匾四個角落繪制了一根開滿小玉蘭的花枝。
前頭唐木匠誤會宋玉枝認識了旁的厲害木匠,這次給她趕制牌匾,可謂是盡心盡力,拿出了壓箱底的本事。
將周氏一番巧思完美地雕刻了出來。
故而這牌匾雖不顯得多富貴,卻透著一股特別的雅致。屬于看過之后,絕對不會錯認的那種。
宋玉枝特地讓兩位長輩去取的,就是準備讓劉大全他們進城游街的時候,一道攜帶過去的。
畢竟自家的小攤檔,在碼頭上還算小有名氣。
進了豐州城,那就得兩說。
別回頭城里還有個其他出名的“宋記”,她一番籌謀,都成了給旁人做嫁衣。
前頭宋玉枝和劉大全約定好,他們若是贏下賽龍舟,就得按著她的要求幫忙宣傳。
不只是他們身上需要挎著條幅,更還得帶著橫幅和牌匾同行。
劉大全等人都是苦力,日常的活計就稱不上多么風光體面,因此并不覺得有什么丟人的。
倒是那衙門文書,看見那牌匾之后,一邊捋著山羊胡,一邊不贊同地道:“諸位這是做什么?這賽事乃是官府舉辦,馬匹也是衙門里頭的……你們作何怪異打扮,我管不著。但這條幅和牌匾……難不成還需要我派幾個衙役,供你們差遣?”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說的就是這一類人了。
宋玉枝瞧了對方一眼,在心里可惜來的并不是與她還算相熟的那位文書,面上卻不顯,只賠著笑臉道:“文書大人,還請行個方便。并不需要您調動衙役,我們會自己搬抬的。”
“沒錯。”劉大全對著那文書一抱拳,“我們接受了宋小娘子的贊助,事先說好要幫著她家宣傳的。而且歷來每年端午游街,也沒規定不能帶旁的東西。”
附近都是托苦力龍舟隊的福,剛在盤口里贏下一筆的看客。
此時便也紛紛幫著開口幫腔:“是啊,怎么游街是人家的事兒!”
“聽說之前還有龍舟隊贏了,把全家人都帶進隊伍了。那不是也沒啥?這次人家只是多帶了橫幅和牌匾而已。”
“別是這文書押了別的龍舟隊贏,輸了賭資。特地在這兒尋晦氣呢!”
看客隨意的一句猜測,還真就戳中了那文書的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