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枝想的法子說來簡單的很,他就是讓街坊四鄰里出幾個大人,跟自己跑一趟衙門。
不論哪個時代,按著律法,撿到了不是自個兒的東西,那都得上交充公。
此時的衙門也設有失物招領的地方。
宋玉枝前頭每個月去繳納戶籍銀錢的時候,就經常看到那與她還算交好的劉文書,負責處理這些個瑣碎事務。
她把這計劃這么一說,張大嬸也就把蹙著的眉頭松開了——
他們雖然才和李貴等人打過一回交道,對那些個閑漢談不上了解,但卻發現他們這些人怕見官的很。
把東西往衙門的失物處一送,領不領就是他們自個兒的事兒了!
怎么也怪不到宋玉枝頭上,說她貪小便宜、眛人東西。
張屠戶更沒有二話,當即帶上人,推上東西就跟著宋玉枝過去了。
如前頭張屠戶所說的那般,衙門就在豐州城最中心的地方,距離清水巷一帶并不遠。
一刻多鐘后,一行人就到了地方。
宋玉枝讓同行的人在外頭稍待,她拿著一份飯食熟門熟路地去找劉文書。
劉文書見到宋玉枝過來還挺奇怪,問她說還不到月底呢,怎么這會兒過來了?
宋玉枝解釋道:“我并不是來繳納戶籍銀錢的,而是遇到了一樁麻煩事……”
說著,宋玉枝便簡單說了一番事情的經過。
“街坊們出于好心,發現有人冒用我家的招牌出售飯食。本是想把人直接送來見官的。沒想到那些人心虛理虧,落荒而逃,把他們的飯食和家伙什都留在了那兒……我就想著往您這兒送了。”
劉文書聽得直點頭,“小娘子這也算是拾金不昧了。不過家伙什那些倒還好說,掛在我這兒等認領就是,但那些飯食……”
劉文書說著也有些哭笑不得,他管事這些年,還沒見到過誰家撿了飯食上交的。
宋玉枝跟著也彎了彎唇,道:“這樣的天氣,飯食自然是經不住放的,就算放到陰涼處保存,至多放到明日,后頭肯定會變質,氣味難聞,招惹蛇蟲鼠蟻。只能勞煩您這里的人辛苦一陣,把這些東西給處置了。”
劉文書不覺蹙了蹙眉,他印象里的宋玉枝,懂禮又知進退,三不五時往他這兒來過手續,她還會帶一些自己做的吃食,聊表心意……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對宋玉枝多了幾分照拂。
可聽宋玉枝眼下理所當然麻煩旁人的話語……跟過去她給人的印象大相徑庭。
卻看宋玉枝把手里的蓋碗揭開,恍然道:“哎呀,是我想當然了,以為衙門也跟百姓家里一樣,建了圈舍,畜養了家禽牲畜,不至于把好端端的糧食給浪費了。您看這事兒鬧得……”
她這么一說,劉文書就會意了。
衙門里自然是沒有大規模的畜養家禽牲畜,但是類似的圈舍卻是有的,那不是關押著好些囚犯呢嗎?
他們這些人可都得公家管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