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小姑娘開始燒火,炸蔥段;葉兒則是取內臟,刮魚鱗。
吳家小姑娘撈出炸成金黃色的蔥段,加入鹿筋過油;葉兒把魚放入鍋中開始煎制。
……
……
兩刻多鐘,兩盤子菜肴先后放到了宋玉枝面前。
宋玉枝按著順序,先去嘗那蔥燒鹿筋。
色澤紅潤的湯汁,裹在晶瑩剔透的鹿筋上,紅油赤醬,香味濃郁。
光是看著就讓人頗有胃口。
宋玉枝夾起一塊鹿筋入口,濃郁的蔥香味直沖味蕾,裹著湯汁的鹿筋彈牙爽滑,卻又不失軟爛。
稍微咀嚼一下,就滑入胃里,留下一嘴的余香。
要說有什么不足的,就是蔥香味太重,過猶不及,本末倒置。
連宋玉枝這樣味覺比常人敏銳的,都幾乎吃不出鹿筋本身的鮮美了。
尋常的食客就更別說了。
怕是把鹿筋換成別的東西,類似腐竹那樣的,口味也不會相差太多。
平白浪費了那昂貴稀罕的鹿筋。
十分制的話,這道菜在注重食材本味的宋玉枝這里,只能給六分,剛到及格線的分數。
她嘗過之后,便接著去試第二道。
葉兒做的是爆魚。
這爆魚在豐州城這樣的北地,同樣是不常見的菜式,而是江南那邊的做法。
那草魚塊被炸得焦黃酥脆,裹著深黑色的醬汁。賣相也很不錯。
咬開酥酥脆脆的外皮,宋玉枝吃到了細嫩鮮美的魚肉,入口即化。外酥里嫩,火候十分到位。
完全燒出了魚本身的鮮味香味,而沒有一點令人不喜的魚腥味。
而且得益于葉兒出眾的刀工,她手底下出來的魚塊,大小一致、薄厚均勻,這爆魚的口感十分統一和諧。
魚肉本身的處理上,讓宋玉枝都挑不出什么錯處,但同樣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這道菜原先是甜口菜,湯汁應該是鮮甜的。
但可能是葉兒想著貼合北地人的口味,亦或是她學到的調味本就不正宗。
她調配出來的湯汁是改良過的,卻又改良不到位,甜不甜、咸不咸的,雖然不至于像先前那道蔥燒鹿筋那樣,喧賓奪主,蓋住主要食材的味道,但也沒有把魚肉的美味上升到另一個檔次,反而成了減分項。
宋玉枝默默在心里,給了個七分。
前一個六分,后一個七分,都不算高分。
宋玉枝卻并沒有什么不滿意的,畢竟她心里的標準本來就比一般的廚子高。
兩個預備學徒若是有能做出,接近她標準滿分的菜肴,也不用來上趕著拜師了,光靠一道招牌菜,都夠自己討營生了。
這一樣考核,本就是考驗她們的基本功而已。
二人的基本功,在宋玉枝這里都是過關的。
宋玉枝便宣布二人都過關了,而后卷了袖子,準備給她們上強度了。
第二項,也是最后一項考核。
就是宋玉枝會當著她們的面做一道菜,然后給她們時間,讓二人進行復刻。
考慮到灶房里準備的食材不多——這幾日只提前放了一些易儲存的米面和地瓜、紅薯進來,和她教授趙大娘三不沾失敗在先,宋玉枝便準備做一道還算簡單的拔絲地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