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枝準備的晚市菜色,跟午市大差不差。
只是減了二三樣略顯油膩的大葷,然后每樣菜的數量也減了一些——
時人對家庭都十分看重,幾乎只要家里有人,在外做了一天工的人多半都會選擇回家用飯。
就算有不回家用飯,和友人約著來下館子的客人……
他們通常上工早,睡得也更早!
豐州城又只是一座邊境小城,不能跟繁華的京城相提并論。
通常還不到宵禁的時間,除了長纓街上的大酒樓,其他鋪子里就不怎么能見到人影了。
習慣早睡的人,通常都會在睡前吃得少一點,清淡一點,不然明早起來指定要胃不舒坦。
宋玉枝猜想的并沒錯,晚市的客人比午市少了許多。
而且許多客人進店之后,就會先問酒水怎么賣?
得知宋記不售賣酒水,即便宋記的熱菜跟帶鉤子似的直往人鼻子里鉆,不少人習慣夜間小酌一杯的客人,在糾結一番后,還是會離開。
小伙計們第一日上工,見識過熱熱鬧鬧的早市和大排長龍的午市,都準備晚間同樣要大干一場的。
怎么也沒想到宋記晚市的生意會這樣普通,上座率連一半都不到!
這個年紀的半大小子,哪里能一下子接受這樣的落差呢?
他們并不敢擅離職守,還是干著被分配到的活計。
只是等到戌時中,也就是晚上八點左右,見已經沒有新客再上門了。
眾人都吃過了夕食,也把店里的衛生工作給做完了,他們才湊到宋玉枝跟前,開始給她出謀劃策。
鐵牛先開口說:“我姥會釀米酒,她釀的米酒,十里八鄉都說好。我讓我娘問問方子。”
小胖子跟著道:“我奶會釀黃酒!不用問,她就在跟我一道住著!我家里還有不少呢!”
有了兩個表率在先,張家三兄弟你看我、我看你的,一時也有些為難。
他們家里只有兩代人,親朋好友里頭也沒人會釀酒。
最后張栓子只能說:“我爹認識的人多,我今天回家問問他,看他知不知道哪里有酒可以進貨。”
眼見小伙計們對自家營生這般上心,宋玉枝自然是高興的。
不過她卻說不用。
她上下兩輩子都跟能吃進嘴里的東西打交道,哪里就會對釀酒一竅不通呢?
別的不說,就說釀葡萄酒吧。
那可是被寫進生物課本里的,每個流程都寫得清楚明白,宋玉枝小時候就學過的。
但既然選擇不賣酒,就還有她的思量在。
首先就是宋玉枝對自家食府的客戶群,規劃的十分清晰。
主要做的就是豐州城里,生活水平中等偏上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