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這自然就是沈遇口中,他為宋玉枝準備的開業賀禮了。
也難怪方才宋玉枝說“不用”之后,他沒堅持讓她收下,甚至都沒說他準備的是什么賀禮。
敢情就是為了這樣出其不意地、把禮送到她手里。
而家里人發笑,也不是他們在屋里聽到、或者看到了什么,只是看宋玉枝一副渾然不覺的樣子進了來,連自己發上多了根簪子都不知道,還傻乎乎地問他們看啥……
宋玉枝好笑地拔下銀簪仔細看過。
那簪子并不很大,掂量在手里也就一兩多重。
比較難得的是,發簪上的圖案正是周氏給宋玉枝設計、代表了宋記的花枝樣式。
還真的就是十分適合用來慶祝和紀念宋記開業。
更別說,這簪子還打磨得光滑圓潤,簡潔典雅。
跟宋玉枝本人的氣質十分相合。
也不知道是沈遇特地描了那樣式、同匠人定做的,還是他在百忙之余,再分出休息的時間,親手一點點打磨的。
“這沈遇真是……”
宋玉枝不知道怎么評價好了。
這人從前多克己守禮啊,簡直是當世的道德模范標兵,一言一行都會考慮到禮數。
再嚴苛的人都難以在他身上挑出錯處。
自打端午之后,他就好像變了個人。
很多事都開始自作主張了。
周氏和葉兒性子都安靜內斂,聽到宋玉枝這滿含笑意的嗔怪,便都還是只笑上一笑。
宋知遠自打跟附近的小子玩得多了,性子就越發逃脫了。
他立刻對著宋玉枝攤出手來,“姐姐要是不喜歡的話,就給我吧。”
誰說宋玉枝不喜歡呢?
她方才是想著沈遇近來做事有些自作主張,但又沒覺得他那樣的做法惹人厭。
反而心里還越發熨帖。
當然這話不好直說,免得人小鬼大的弟弟又蹦出什么話來調笑,宋玉枝只看了他一眼。
小家伙回到家后就把頭發上的綁帶給拆了。
垂髫小兒能有多少頭發呢?
宋玉枝就道:“給你有什么用?你頭發這樣短,也用不上發簪。”
宋知遠理直氣壯道:“我現在還小,但我會長大啊,長大之后我就能用上。”
“那你長大了,這花枝圖案也還是不適合你啊。”
“長大了我不就該找媳婦了嗎?找那種傻乎乎的媳婦!趁她不注意,把這簪子往她發上一簪……”
姐弟倆論著論著,宋玉枝察覺出不對了!
合著這小家伙兜了個圈子,還是在調笑她!
“臭小子說誰傻呢?!”宋玉枝笑罵一聲,抬手就要抓他。
宋知遠也繃不住了,一邊咯咯笑著,一邊矮下身子,直接從宋玉枝抬起的胳膊底下鉆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