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人們的爭相購買之下,宋記小伙計帶來的幾罐子番椒醬,眼瞅就要見底。
都不用人提醒,鐵牛就小跑著回宋記傳信了。
宋玉枝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畢竟中式的炸醬、菌菇醬什么的,雖她能做到比別家都好吃,但都不算稀罕玩意兒,時下已經有了。
就韓式辣醬是絕對的稀罕物,別家再沒有的。
賣的最好再正常不過。
先前小伙計們還未從宋記出發,她就在熬煮第二鍋了。
熬煮到現下正好出鍋。
宋玉枝先讓鐵牛坐下喘口氣,而后讓鋪子里其他人裝盛醬料。
等鐵牛再帶著幾罐子醬料回到長纓街上,第一批買到新口味拌飯的客人,都已經吃的差不多了。
跟過往一樣,嘗過宋玉枝手藝的人,就沒有說不好的!
尤其小伙計一點沒夸張,宋玉枝做出來的肉丁炸醬,香味濃郁,肉丁與醬料完美融合,咸香適中,食之口齒留香,回味悠長。
菌菇醬則是菌香滿滿,細嫩鮮美,細膩柔滑,仿佛凝聚了大自然的清新精華。
而番椒醬就更別說了,風味獨特,口感豐富,有辣味,卻又不會太刺激,帶著一點適度的甜咸味,辣而不躁,濃郁香醇。
拌進飯里,真是他們此生從未嘗過的全新口味!
這還不算,宋玉枝很讓鐵牛帶來一個消息,就是宋記還推出了素菜拌飯。
就跟傳統石鍋拌飯一樣,里頭不放肉,只放青菜、豆芽、黃瓜絲和雞蛋。
這樣的拌飯就跟別家一樣了,賣四十文錢,到鋪子里消費同樣能減五文錢,也就是三十五文錢一鍋。
適合對新醬料意動,但仍然對差價耿耿于懷的食客。
這下子便也沒有人再把注意力放到其余食肆上了。
客人們只需要考量自己到底是賣葷的,還是買素的了。
那膳福齋的伙計見情形不對,一溜煙地回了鋪子里報信。
“掌柜的,這可如何是好?那宋記今日推出了新醬料。客人們抓著咱家,‘絕對和宋記的煲仔飯一模一樣’的說法不放,非讓咱家也弄那樣的新口味。更還有剛買完、還沒開動就后悔了,上趕著找咱家退銀錢的客人……”
膳福齋的掌柜哪里能想得出對策呢?
連那宋記普通醬汁的配比,他都琢磨不出來,尚且是用了旁人送來的食方。
這今天剛冒頭的新醬料,肉丁炸醬和菌菇醬倒還好說,起碼聽過名頭。
那種什么不帶紅油和椒末、甜辣口的番椒醬,此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這上哪里琢磨去?
而且番椒價格昂貴,日常不是按斤賣,而是按兩論的!
購置這樣貴重的東西,哪怕是一店掌柜,也只是高級打工人而已,哪里能做主呢?
掌柜沉吟半晌便只道:“先別應承客人說咱家也會出新口味。等我把這事報給東家,讓東家來決斷。至于今日……那么些煲仔飯都已經做出來了,怎么也不能浪費。再降個五文錢吧。若是有客人要退銀錢,也只管給退,不能砸了咱家的招牌。”
伙計囁喏著,想說自家的煲仔飯本就比宋記賣的便宜不少,賺頭稱不上多豐厚。
而為了加急購置買砂鍋,則已經多花了不少銀錢。
再來一次降價,那就真的是毫無賺頭了!
而且如意酒樓前的涼棚就那么大,一旦降價,前面已經買過的客人必然也要找過來退差價。
掌柜擺擺手,示意他想的那些,自己都想到了,又嘆息道:“我早就勸著東家沒必要賭上自家的招牌,去模仿同行的招牌菜……事已至此,現下說啥都晚了。”
那伙計越發縮了脖子,再不見方才在宋記伙計面前的囂張氣焰——
要知道前兩日撿到食方的是他,想在東家面前表功、攛掇東家學宋記售賣煲仔飯的也是他。
這要是真賠了本,總得有人站出來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