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記第一個得用的烤爐落成的時候,宋玉枝就想著要做烤鴨了。
等沈遇休息好了,聽說宋玉枝又有了新點子,他自然沒有二話。
不過讓人犯難的是,烤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食珍錄》中就有相關記載。
但直到明朝時期,烤鴨還是宮廷菜系。往后到了清朝,烤鴨才流向市井。
眼下宋玉枝所處的大楚,市井中還未有烤鴨的身影。
沈遇便沒有現成的掛爐可以去模仿。
宋玉枝只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按著記憶畫了個掛爐的草圖出來。
她的繪畫功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用宋知遠的話說,那就是一雙手的聰巧都發揮在廚藝上了。
沈遇對著那草圖研究了兩日,結合宋玉枝的描述,到昨日才砌筑好第一個掛爐。
宋玉枝本想等這兩日喜餅的新鮮勁兒過去后,再接著推出烤鴨的。
恰好這幾日宋記先后來了幾批沖著呂掌柜而來的富客,尤其是今日那幾位,穿著打扮富貴得讓小伙計都有些惶恐心驚。
宋玉枝就把推出新品的日子往前提了一提。
“鴨子的挑選上很有講究。要選是飼養期在四十天左右的鴨子,這四十天里還包括數日的填食,讓鴨子的重量在六斤到六斤二兩中間。宰殺鴨子的時候,不能破皮,不能有淤傷。燙毛所用的水,更還要根據季節來變換,冬春兩季用八成開水,二成冷水。夏秋二季,則用七成開水,三成冷水。”
宋玉枝一邊提點倆小徒弟,一邊手下不停,把鴨子瀝凈血,凈過毛,再把割掉翅尖兩段和腳掌,在鴨膀下開一個小口,取出內臟,洗凈,瀝干水分。從鴨頸刀口處吹進氣,再在沸水鍋內燙上幾息,把鴨皮燙飽滿。
其后她用布將鴨全身抹干水分后,兌來熱糖水淋遍鴨子全身,淋上兩遍,她把鴨膀兩邊打撐,肛門用木塞住,掛于通風之處吹干。
等張栓子又來了一趟,通傳了福海樓的東家正在挖角呂掌柜的消息。
宋玉枝見鴨子干得差不多了,就將木柴燃燒,烤爐燒紅后扒出明火,然后在吹干的鴨內灌入一些開水,掛入烤爐。
其后每隔一會兒,她將鴨子翻動一次,烤到現下,過去了兩刻多鐘,鴨子已經烤至金黃色,宋玉枝叉出烤鴨,抽出鴨肛的木塞,用碗接了鴨油,就使張栓子去前頭報信。
張栓子過來兩次通傳,心里都帶著忐忑,先是擔心宋記錯失了那幾位富客,又擔心呂掌柜被福海樓的東家說動。
現下則不然,張栓子對著色澤金黃的烤鴨,聞著那誘人的香味,總算是明白過來自家東家所說的“別處見真章”是啥了!
食肆的立身之本,說到底還是美食!
把吃食做好了,比什么金貴的餐具、頂級的茶葉都有用!
張栓子再端著烤鴨回到二樓,腰桿子可比之前都挺得直了。
在一聲清亮的吆喝后,宋玉枝也跟著上了二樓。
那福海樓的東家雖然不認得宋玉枝,但看伙計對她的態度,便也猜出了宋玉枝的身份。
他只能訕訕地閉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