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訂出去這么多月餅禮盒,哪怕后頭沒有宋知遠再配合宋玉枝唱雙簧,宋記這次推出的抽獎活動也不可能虧本。
但新問題也接踵而來——
此時距離八月十六剛好是一整個月的時間。
沈遇說之前三五日才能完成一個木雕。
但他平素里都要做活,做木雕的時間是從本就不多的休息時間里擠出來的。
現在宋玉枝把他手頭其他活計都給停了,他只需要做木雕,而且只要做固定那么幾個款式,速度自然會提升。
就好像現下不過半日工夫,沈遇就已經做出了第一個玉兔搗藥的成品。
想來等他做熟了之后,一個月的時間,做上一百二三十個應該問題不大。
但若是訂單持續增長,沈遇做木雕的速度必然是跟不上的。
而且宋玉枝也不舍得他夜以繼日地忙。
正好沈遇進屋喝水,見宋玉枝若有所思的,他自然問起:“我剛聽知遠說,禮盒預定出去不少,這是在愁什么?”
門口的小攤子雖然有屋檐遮擋,但還是有些曬。
男人黝黑的臉被曬得通紅,鬢邊淌著豆大的汗珠。
宋玉枝心下一軟,見也沒有外人在,就拿出了帕子,對沈遇揮了揮手。
沈遇乖乖地俯下身子,仍由小夫人幫自己擦汗。
擦好了,宋玉枝才把那剛想到的新問題給說了。
沈遇揚唇一笑,“我當是什么呢,這事兒簡單。你點幾個手巧的學徒跟著我,我邊雕邊教,短時間內雖不至于出師,但總歸能學到一些皮毛。讓他們雕個形狀出來。我來最后負責細化,一個月的時間足夠來做二三百個了。”
正如沈遇所說,這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填進去人手就行。
但時下手藝尤為珍貴,很多手藝人根本不愿意把手藝教授給外人。
甚至還不乏受了拜師六禮,收下徒弟,卻不愿意悉心教導徒弟的師傅。
事關沈遇的家傳手藝,琢磨出這門手藝的長輩又已經與世長辭,宋玉枝便沒有貿然提議這樣做。
看出宋玉枝還有所疑慮,沈遇不以為意地笑道:“真不礙事,夫妻一體,我的手藝就是你的手藝。你都能教徒弟,我這又值當什么?而且我爹教我的東西多了,有一些確實不好直接傳給旁人,但只是木雕的話,他老人家絕對不會不同意,反而還會很高興!”
打從沈遇有記憶起,就定期能收到他爹做的木雕。
一開始他自然是真的很喜歡,但架不住他爹閑了就雕,雕好了就送。
再可口的吃食,吃久了也會厭,再精致有趣的小玩意兒也是一樣。
“十歲的時候,我就跟我爹抗議說,不想再收木雕了。他氣壞了,說我跟我娘、我兄長他們一樣不識貨。還說等他告老之后,一定要找到能真正欣賞他這門手藝的人,把雕刻手藝傳承下去……他若是地下有知,知道他的手藝能被你認可,還能幫上咱家的營生,不知道得樂成什么樣。”
宋玉枝心中動容,頷首道:“沈大哥,爹很好。你也很好。”
沈遇也帶著笑回望她。
夫妻二人靜靜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