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太太也道:“宋丫頭就不是那樣會胡思亂想的人。她娘我雖然沒見過,但能教養出那樣的女孩,她娘自也不是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
魏先生被懟得不敢再開口,后頭還吃了魏老太太一頓掛落。
去年初次相見,魏老太太就打從心底里喜歡上了宋玉枝,又知道她們一家三口境況艱難,提出過想把人留在身邊。
是魏先生說兩家都見惡于圣前,宋家又才被流放過來,當下不好牽扯過深,來日方長云云。
若是那會兒按著魏老太太的意思辦,現下也就不用大費周章了——
如魏先生所言,宋家的日子好起來了,宋玉枝已經不需要一門得力的干親扶持了,人家憑啥來給他們魏家當干閨女/孫女呢?
魏老太太逼著魏先生想一個萬全之策。
這些日子魏先生思來想去,總算有了點頭緒。
宋玉枝確實不缺長輩,但還不到八歲的宋知遠不正是讀書的年紀嗎?
雖說宋家人不能再科舉入仕,但讀書使人明智,宋家又不是目不識丁的人家,自是明白讀書的好處。
從前沒那么安排,可能是受條件所限,亦或者未尋到合適的先生。
時下的師徒關系之緊密,僅次于父子。
姐弟倆一個輩分,若是讓宋知遠拜入魏先生的名下,還怕宋玉枝同魏家遠了去嗎?
眼下,魏夫人把這樁事當成一樁笑談,講給宋玉枝聽,又道:“老太太罵人罵多了,便有些上火。我夫君呢,現下看到老太太就覺得理虧,頭都抬不起來,跟耗子見了貓似的……今兒個總算是論出個章程,我便急巴巴地過來尋小娘子了。”
一邊說,魏夫人一邊打量宋玉枝的神色。
宋玉枝先是有些驚愕,隨即又有些猶豫道:“魏先生先前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咱們兩家走得太近會不會……”
魏夫人擺手說不礙事,“歷來朝廷忌憚的,都是盤根錯雜的姻親關系。哪里會想著去打聽,誰家收了誰人當干閨女了呢?當然門生倒不是小事兒,但你魏伯父已經致仕,你家知遠又不準備科考,何況……”
何況現在的風雨飄搖的朝廷,還不知道能支撐多久。
說不定一年半載之后,就要改朝換代。
那時候誰會去管魏家和宋家呢?
新皇登基之后,為了拉攏人心,很有可能還會起復兩家人。
屆時更是沒有什么好憂心的了。
這些話魏夫人現下不好多說,只恰好到處地止住了話頭,頓了頓后,又道:“小娘子不必想那么多,只要發自本心去考慮這件事。”
說罷,魏夫人還同宋玉枝道這其實是兩件事,一是結干親,二是拜師,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隨意擇其一,即便宋玉枝兩樁都不愿意也不礙事,千萬不要因為今日的事兒,影響了兩家的情誼。
都說清楚了,魏夫人起身告辭,沒說非要逼著宋玉枝當場表態,給她留足了空間和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