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事兒了。好端端說這話作甚?”
宋知遠乖乖地被她捂著,也不掙扎。
三人靜靜地挨在一起坐了會子,又商量了一番,決定先不把這件事告訴家里其他人,免得周氏擔憂傷神、趙大娘著急上火,也免得壞了今遭結親的好日子。
后頭到了魏宅,周氏少不得問起在怎么耽擱了這樣晚?
宋玉枝也只說臨時招待了兩個食客。
等候已久魏老太太他們自也不會計較,只說是自家考慮欠佳,應該早就派馬車過去接宋玉枝的,不該讓沈遇和宋知遠再折返。
兩家人親親熱熱地說了話,交換了禮物,簡單地行完了禮。
宋玉枝、沈遇和宋知遠各收到一個厚實的紅封,從此改了口,宋玉枝多了干爹干娘和祖母。
沈遇和她一道稱呼。
宋知遠比較麻煩些,干脆就各論各的,他稱魏先生和魏夫人為先生和師母,稱魏老太太就一樣為祖母。
用過夕食,時辰不早,天氣變得越發惡劣。
魏夫人提出讓宋玉枝一家子留宿,還說:“老太太前兩日就打掃出了一個小跨院,往后專門留給枝枝你用。被褥、床榻、換洗衣裳那些都是現成的。”
往常宋玉枝不愛麻煩人,少不得要推辭一番。
今日到底才剛經歷了那一樁事兒,她便也懶得再折騰,應下了魏夫人的好意。
只沈遇道:“謝過干娘好意,枝枝她們留下便好,我就不用了。今日鋪子里無人值夜,我得過去。”
魏家人連帶著周氏、趙大娘都不知內情,自然勸著他一道留下,說鋪子里少一晚上值夜也不妨事兒。
宋玉枝大概猜出一些,沈遇應該是要去探查那二公子的去向,確保自家往后的安全。
她便沒相勸,而是幫著沈遇道:“他是個愛操心的,今晚要是不讓他去,怕是晚上睡覺也不安生。祖母、干娘要是真心疼他,就借他一匹快馬,免得他在路上耽擱。”
宋玉枝一開口,趙大娘第一個“倒戈”,“就是,他這么大個人,冒著風雪走點夜路算個啥?他走了倒好,晚上枝枝還能接著陪咱們說話。”
魏老太太和魏夫人正是跟宋玉枝相處不夠的時候,于是也沒有接著再勸,只使人給沈遇套了家里最好的馬,叮囑他路上小心。
宋玉枝親自送了沈遇出去,分別之際,宋玉枝又道了一聲“小心”。
“放心。”
沈遇伸出手,到底顧及是魏家門口,便只是摸了摸她的頭,隨后翻身上馬,打馬而去。
另一邊廂,城南外十里的山林里。
一輛平平無奇的馬車剛停穩,二十余名暗衛齊齊現身。
車簾一動,那二公子撩開車簾,詢問道:“去宋家打探的人可回來了?”
一名暗衛道:“人還未回,但已使了飛鴿傳書。宋家一切如常,那宋記的小娘子并未過去。”
二公子嘆息一聲,又是一陣咳嗽。
那急性子熊成搶著開口道:“殿下,我早就說世上沒有那么巧的事兒了!怎么可能咱們剛好遇到的小娘子,就是宋先生的女兒呢?您別忘了,宋先生的女兒可是個傻……可是心智不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