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枝這般開誠布公地一說,不光是霍知州,連賀同知都忍不住稱贊道:“小娘子不光手藝高超,更是難得的宅心仁厚,光明磊落。”
宋玉枝連忙起身回禮,“您謬贊了。我只是少賺一些,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罷了。”
稍后霍知州和賀同知還有的忙,宋玉枝更是得在午前趕回城。
雙方便沒再接著客套下去,當即就進入正題——
這些兵丁幾乎都出自尋常百姓家,往常別說頓頓吃肉,就是白面都不能頓頓吃。
但他們要大量操練,就必須攝入一定的優質碳水和蛋白質。
宋玉枝和兩位大人商量著,把民兵餐定為一個半葷,一個純素菜和一大碗米飯,按著一個人六文錢的餐食標準來。
一日只定一餐,五百人的話,一天就是三兩銀子,一個月合九十兩。
聽著是筆大買賣,但宋玉枝言行如一,就沒指望發這種財,定價的同時,她已經在心里粗粗算了算,一個月的毛利潤有個十幾兩就頂天了。
這還是因為她開店之初,就談到了價格公道的供貨渠道。
否則換成一般的食肆,臨時另外去找渠道,甚至根本不可能盈利。
另外朝食和夕食需要名兵營自己準備,食材方面也由宋玉枝提供,就按著她拿貨的比市價低一成的價格。每日午間隨飯食一道送往軍營。
這一部分干脆就是不賺錢了,甚至還需要宋玉枝再去聯系供貨渠道,另外仔細商談。
宋玉枝便提了兩個附加項,一是這些飯食,她不會保證全部親自烹飪,只能說她會監督人做完。
還有就是宋記只會負責裝車,并不會負責配送,需要名兵營這邊派遣人手取餐。
霍知州說不礙事。
這種出力多、賺頭少的生意,宋記肯接,跟做慈善沒兩樣了,哪兒能指望宋玉枝這樣一個手藝高超的大廚親力親為呢?
能得她一句會親自監工的保證,都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運輸更也不是問題,偌大一個名兵營,抽調十來人,午間出去跑一趟,實在不是問題。
一個時辰內,宋玉枝就同霍知州商談好了初步的承包計劃。
末了,宋玉枝起身告辭。
霍知州也跟著站了起來。
宋玉枝受寵若驚地讓他不必相送,說自己出去就行。
霍知州笑道:“時辰尚早,我不是要送小娘子離開。而是想請小娘子,隨我們去看一出好戲。”
說著話,霍知州就對宋玉枝做了個“請”的手勢。
宋玉枝跟在霍知州和賀同知的身后出了主帳。
外頭天色已經大亮,兵營里的兵丁幾乎全部到齊。
本來還略顯空曠的地方,已然變得擁擠和嘈雜。
而兵營里靠近大門的空地上,此時正里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人,不時傳來呼喝和叫好聲。
有兩位大人在前,自也沒人敢阻攔,甚至都沒人敢多看宋玉枝,一眾兵丁自發性地讓開一條路。
輕而易舉地,宋玉枝就上了前去,占到了一個“最佳觀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