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剛過,兵營外頭出現了數輛板車。
宋記的飯食送到了!
負責運送飯食的一眾兵丁里,一個小子才十五歲,姓石,也沒個正經名字,只喚作小石頭。
小石頭性子跳脫,人也靈活,板車還未停穩,他便一溜煙似的跑進伙房,大喊:“開飯了!都動起來,自個兒去拿碗筷!”
眾人這才如夢初醒,按著沈遇給他們的編好的小隊,依次去領來碗筷。
小石頭再遲鈍也察覺出不對勁了。
知道兵丁們都不滿意兵營里的飯食,心心念念想吃頓好的。
沈遇便特地沒提醒眾人今天是進城提飯食的日子,怕他們一整個上午都沒心思操練,只私下里讓幾個腳程快又靠得住的兵丁進城跑了一趟,還叮囑他們要快去快回。
本以為回來后兄弟們會歡呼雀躍,激動不已,怎么會是這種氛圍?
小石頭連忙拉住自己的同鄉細問起來。
他那同鄉道:“快別提了,大伙兒本來都挺高興。挺期待的。偏那牛二不知道從哪里冒了出來,非說咱教頭夫人不是什么善茬,給咱們弄這飯食就是想賺黑心銀錢,肯定不會給咱弄啥好吃的……”
一邊說,他那同鄉一邊向坐在角落里的牛二努努嘴。
“他放屁!”小石頭想也不想就開罵,下意識地就準備沖過去收拾那牛二。
但想到自家教頭耳提面命地說過不能在兵營里生事兒,小石頭強忍下怒氣,恨恨地道:“等宋記的飯食端上來,我再來收拾這小人!”
說話的工夫,運送飯食的板車到了帳篷外。
小石頭也不好再躲懶,連忙去幫忙干活兒。
宋玉枝一共定制了三個一人高的大木桶,對應了兩個菜一個飯。
大木桶不方便運送進營帳,就只放在伙房門口的空地上,一眾兵丁排隊打飯食。
也是湊巧,不受待見的桃源村眾人離門口最近,便成了排在隊首的一行。
黃六在第一個,端著海碗上去后,小石頭先給他打了兩勺米飯。
牛二排在他后頭,見狀就閑閑地道:“這米飯好啊,給的真多!光米飯就裝夠大半個海碗了!”
這話聽著好像是在夸獎宋記。
實則結合他前頭的發言,乃是明褒暗貶!
畢竟大伙兒或多或少都相信了他的說法,知道宋記按著九文錢一個人的標準提供飯食。
白米雖是精貴東西,但一斤也就七八文錢,能做兩斤米飯。若是不講究口感,多放些水,那還不止兩斤!
這要是光給他們吃飯,給很少的菜,宋記那得賺多少銀錢?
被牛二帶進陷阱的眾人,心里不由一陣算賬和腹誹。
下一刻,黃六去往第二個大木桶前,就有兵丁直接給他蓋上了第二勺。
這一勺是清炒大白菜。
那牛二少不得又是一陣吆喝,“這一二文錢一斤的白菜給的真多嘿!”
旁人暫且不論,黃六實在是煩他,又聞著撲鼻的米香和菜香,愈發饑腸轆轆,便很是干脆地前往下一個木桶。
最后一勺菜澆到了飯上,堆得冒了尖,儼然一座小山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