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宋玉枝給入駐的官差做一頓午飯,雖是陸捕頭留下宋玉枝說話的由頭。
但其實官差一行也確實需要廚子。
既然應下了,又承了陸捕頭幫忙送家書的情,宋玉枝自然點了頭,說沒問題。
這日已經到了下午晌,做午飯是來不及了,宋玉枝便同陸捕頭說好明日午前再過來。
后頭宋玉枝同趙大娘歸家,陸捕頭徑自去忙公務。
也就從這晚上開始,宋玉枝明顯感覺到附近的氛圍不同了——
前頭幾日,清水巷周圍都是一片死寂。
連養了狗的人家都想了法子讓自家的狗不再出聲。
黑夜像一頭蟄伏的野獸,等待著獵物的出現,令人心驚肉跳。
即便宋玉枝這邊幾人輪流值夜,輪到休息的時候也總是繃著一根弦,睡不踏實。
但如今家家戶戶入夜之后雖也安靜,但偶爾能聽到一些說話聲,犬吠聲。
人不自覺就放松下來。
翌日,宋玉枝休息好了,午前就帶著葉兒和葵兒,去巷子口上工。
那大院里的官差被分成了兩個小隊,一隊昨晚巡了一夜,才剛睡下沒多久。
另一個小隊晨間換了班,還未回來。
“我姓陸,是衙門的雜役。姐姐叫我小陸就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哥接待了宋玉枝,領著她們三人去了灶房。
大院原先的主家把東西收拾的干凈,灶臺上除了厚厚一層浮灰,什么用得上的東西都不剩。
但經過一日,陸捕頭已經令人置辦了不少東西,打成了一個巨大的包袱,放在灶房里的案臺上,還沒歸置。
陸小哥不禁紅了臉,“我光顧著灑掃外頭了,還沒顧得上灶房。姐姐別介意,我這就歸置。”
衙門的人沒想著占她便宜,讓她自備食材或者調料什么的。
宋玉枝自然也不會拿喬,“沒事。我們一道歸置,不耽誤什么的。”
說著話,趙大娘打了水來,葉兒尋來了掃帚和墩布,四個人立刻動了起來。
不過半個時辰,灶房里已經煥然一新,各色食材、調料、廚具都拆了出來,擺到了灶臺上。
那陸小哥搬了凳子讓宋玉枝坐,“多謝宋姐姐幫忙。不然誤了午飯,我叔……捕頭肯定得念我了。”
陸姓不是豐州城里常見的姓氏,起碼據宋玉枝所知的,就陸捕頭一人。
眼前的小哥姓陸,眉眼跟陸捕頭有幾分相似,言辭間又漏了馬腳。
毫無疑問他就是陸捕頭的內侄。
宋玉枝只作不覺,點了幾樣食材,讓葉兒和趙大娘先開始洗菜和備菜,然后就接著同陸小哥攀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