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在城中一帶駐守,清水巷不過是平頭百姓的扎堆的地方,選擇留下的百姓能顧好自家就行了,憑啥孝敬他們?
還不如去兩條街外的大戶家,吃喝不愁還有人服侍。
他們不敢把這點小心思擺到明面上,更不敢鬧到霍知州面前。
但昨夜的巡邏,一晚上的時間本是足夠一隊官差,繞著他們負責的片區巡邏三圈的。
結果他們只巡邏了兩圈。
中間的時間,說他們不是扎堆抱怨或者躲懶去了,誰信呢?
帶隊的人最怕的就是人心散了。
畢竟陸捕頭再有本事,人也只有一個,總有顧及不到的時候,午前有些氣不順,也正是因為這樁事。
現下不錯,宋玉枝手底下一頓飯,就抹平了他們泰半的怨氣。
至于自家那不省心的侄子……
陸捕頭不動聲色地掃了陸小哥一眼。
陸小哥坐在末座,樂呵呵地一手拿著饅頭,一手拿著筷子,吃得噴香。
算了,傻人有傻福。
宋家夫妻都是有本事的,尤其是那沈遇。
一身本事過往不顯山不露水,今遭一朝逢著亂世,迅速將那偌大一個民兵營收為己用不說,聽說連軍鎮的守將都將他迎為座上賓。
夫妻二人互補,不論是亂世還是太平盛世,都能把日子過好。
自家這傻侄子同他們交好也沒啥壞處。
接下來的幾日,宋玉枝照常每日去官差的駐守點報到,燒上一餐飯,其余時間便安靜地守在家里。
換成旁人,大概會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宋玉枝則不然。
還是托陸小哥的福,宋玉枝知道那和那自救幫性質類似的組織越來越多,每逢入夜就在城中進行小規模的放火和搶掠。
不過三五日,城內便只有幾個官差駐守的地方還算太平了。
而魏宅和宋記也未能幸免,據魏家的家丁用布條傳遞來的消息,魏宅和宋記這樣有名的人家和商鋪,日前就先后被破了門,別說擺在明面上的大件家具和囤糧,就是桌椅板凳那些都搶了個干凈。
得虧那五個家丁睡在一個屋,聽到巨大的響動就翻墻躲了去,否則還不知道會不會都能全須全尾的。
宋玉枝聽著揪心,倒不是心疼那些東西。
而是她想到,那些在城內游蕩的人肯定是得了什么消息,否則不敢這么明目張膽地觸犯律法。
會是什么消息呢?
北戎已經再次有了什么行動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