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念一想又不對,自己才剛到京城,方家這樣大戶人家的體面婦人,也不會在外行走,哪里來的什么眼熟呢?
察覺到閨女的視線,坐上馬車后,宋彥便道:“方才那并不是方家的下人,而是方家大夫人,也就是如珠母親的娘家遠親。因其生的與大夫人有五六分相似,便被留在方家照料如珠,同如珠感情甚篤,說是親如母女也不為過。”
宋玉枝聽了,難免問道:“既如此,為何陪伴方家妹妹在外居住的,反而是楊媽媽?”
這個問題,宋彥就回答不上來了。
就好像他也不明白,為何方家人連吃著一道很不錯的菜,都會想著使人給方如珠送來,卻自始至終,甚至在今日方如珠生辰的時候,都沒提要接方如珠回家的事。
“枝枝,爹不瞞你,我同如珠其實并沒有那么相熟。”宋彥神色略顯緊張,同時小心翼翼地打量著宋玉枝的神色。
宋彥認識方如珠的時候,距離他誤會妻小出事,也不過一年半載。
哪有心思另外養育個女兒,取代自家閨女?
不過是先前看她同自家閨女年紀相仿,又無親人在身邊,這才愛屋及烏地額外關照她一些。
但那時候天下未定,宋彥可比現在忙得多了,所謂關照,也就是得了一些暫時用不到的賞賜,例如衣料、吃食那些,往方如珠那邊送過去。
亦或是在二殿下養傷那段時間,他以長輩的身份,代二殿下問詢一番她的飲食起居。
而結干親,也是方如珠當著二殿下的面主動提的。
二殿下對親上加親很是贊成。
宋彥這才順勢應下。
天下安定之后,方家大夫人突然染了病,唯恐將病氣過給女兒,這才讓方如珠在宋彥這義父家小住。
一住就是月余,方家大夫人的病早該好了,宋彥也不方便主動趕人。
聽完這些個來龍去脈,宋玉枝沒再繼續問下去,只給了宋彥一個“自己都猜到了”的眼神,叫他安心。
宋家的宅邸是前朝先帝特地賞賜的,就在京城的中軸線上,位置便利,四通八達。
父女倆說著話,馬車就到了翰林院官署所在的街道。
宋彥第一次覺得上值的路程短得離譜!
但時辰確實不早了,宋彥再不情愿也得去上值了。
下馬車之前,宋彥伸手入懷,拿出一張銀票給宋玉枝,說是讓她一會去街上買東西吃。
“爹怎么還把我當小孩子哄?”宋玉枝好笑道,“我暫時真不缺銀錢使。還是您留著……”
宋彥卻根本沒給她推拒的機會,都不聽她把話說完,只把銀票往她手里一塞,就撩開官袍下了車。
行出去幾步,宋彥又折返回來,隔著車窗壓低聲音叮囑道:“枝枝,別跟你娘和你弟弟說哈!說了,下回爹就未必再有錢單獨給你了。”
宋玉枝越發哭笑不得。
難怪不讓弟弟同行呢,敢情是為了偷摸給自己塞私房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