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鋪子大小規模不適合。更難能可貴的是上到掌柜伙計的態度,還有整個書局的氛圍,都十分讓人舒適。
便是不用盤賬,宋玉枝也知道這書局的生意差不了,改做別的營生,實在太可惜。
午前,宋玉枝帶著禮物去了魏宅。
前一日周氏已經使人給魏家傳過信。
魏夫人聽了通傳,一邊讓人把宋玉枝請進來,一邊去使人通知魏老太太。
三人坐到一處,還未開口說話,魏老太太就先紅了眼眶,“我的兒,是祖母對不住你,將你一人留在了那豐州城里……瞧瞧你如今瘦得都快脫相了,身上衣服也不合身。這段時間該受了多少苦啊!昨日下午晌才到了京城,怎么不多休息兩日再過來呢?”
宋玉枝本來也有些眼眶發熱。
畢竟魏家人提前離開了豐州城,一別已是兩個月。
聽到老太太這話,宋玉枝沒忍住破涕為笑道:“祖母,您再想我也不能亂說呀。我最近確實清減了一些,但我絕對沒脫相。我身上的衣服更是我娘趁著趕路的空檔,給我新做的,只腰上松了一些,我想著寬松些舒服,就沒讓她改。”
“至于正月里分別,那是情勢比人強。您家要是為著我留下,我心里才過意不去的呢。而且我怎么就是孤身一人了?我娘、我弟弟和我婆母都在我身邊呢。”
魏老太太也不聽她“狡辯”,就讓魏夫人去拿衣裳首飾給她。
說來魏夫人對宋玉枝的感情,并不如魏老太太。
魏老太太那可是第一次跟宋玉枝見面,就對她心生喜歡,想把她留在身邊的。
魏夫人主動提出結干親,是因為當時魏家承了宋玉枝的情,她又確實欣賞宋玉枝的品性,知曉婆母對她的喜愛。
后頭相處過一段時日,如今又聽到宋玉枝這絲毫沒有怨懟的話語,魏夫人自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她,當下就笑道:“不瞞娘說,我昨日就開始給枝枝拾掇東西了。”
宋玉枝直說周氏已經在給自己裁衣裳了,都沒能打消魏家婆媳的興頭。
“從前家里是白身,很多東西不好外露,便什么好東西都未能給你。唯一一次我想給你個鐲子,你都不肯要。”魏老太太理所當然道:“晨間那是你娘給你做的,現下這是我和你干娘給你準備的,不能混為一談。你這個年紀不打扮,難道要等到了我這個年紀才去后悔?”
魏夫人也在旁邊敲邊鼓,“就是。咱家也沒個女孩,你祖母也素凈慣了。我一人哪里穿戴的了這么些?枝枝,你就當是為我分擔了。須知道,這世上多得是先敬羅衣后敬人的人。我們府上的繡娘雖然未必如你母親那般手巧,但有個長處,就是手腳快。兩三日就能做好一身給你送去。這樣不管是你在外行走,還是參加一些小宴,也能便宜些。”
任宋玉枝再嘴巧,也經不住她們齊心協力地這樣勸。
于是跟晨間一樣的流程,又在宋玉枝身上演練了一遍。
一個時辰后,宋玉枝同魏家人一道用過了飯,發上多了一支碧玉玲瓏釵,耳朵上多了一對珍珠耳墜,另外還有預定的衣裙五身。
最后,魏老太太還堅持送出去的東西,沒有往回收的道理,便也不收宋玉枝歸還的五百兩銀票,只說當投資給宋玉枝做營生。
離開魏宅的時候,宋玉枝甚至有些懷疑,如果今日不是自己真的還有別的事要忙,自家祖母和干娘必然得把自己扣下,不把她身上空白的地方“填滿”,就不放她離開!
連著兩日,宋玉枝都沐浴在家人的溫情中,自然就想到了葉兒——
小姑娘在京城舉目無親,她這當師父的不得去送點溫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