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別說,全豐州城的人都知道,鎮守豐州城多年的霍知州終于被今上賞識,馬上就要升遷至京城。
陸捕頭作為其麾下的得力干將,同樣是跟著升官了。
這檔口,他們能分出心神處理這種小事,不是怪事又是什么呢?
這日碼頭上位置最好的茶攤上,一眾茶客又在議論那小娘子的攤檔。
論著論著,冷不丁的,人群里突然冒出來一個唱反調的——
“論起手藝,這小娘子絕對不如我先前在碼頭上認識的一個小哥!”
說話之人年歲并不很大,卻是胡子拉碴,奇裝異服,看著實在是不像中土人士,但說起官話來卻又十分流利,“真的,你們別不信,我認識的那小哥瞧著也就十幾歲,但做的吃食那叫一個香,等閑酒樓大廚都不能與他相提并論。他還會做奇特的香料,再普通的清湯面條,放入那香料就會變得鮮香無比!要不是有他那香料‘續命’,我早就死在海外了!”
大胡子一邊繪聲繪色地說著,一邊情不自禁地咂了咂嘴,“一晃經年。這小哥肯定已經闖出名堂了,你們可曾知道他如今在哪里高就?”
聽到這里,一眾茶客也就明白過來眼前的人特特唱反調,是為了吸引大伙兒的注意力,然后打聽他想找的人!
然而注定要讓那大胡子失望了。
一朝改朝換代,日常出入碼頭的人早就不知道換了幾波,一眾茶客根本沒聽說過那小哥。
有人還道:“我在碼頭上謀生的時日也不短了,粗粗一算也有小半年了,未曾聽過這么號人物!你也別懷疑我沒見識,這城里手藝排的上號的,除開老字號吉祥酒樓,就是先前開過一陣的宋記食肆。那兩家我都光顧過,但他們兩家的廚子也都不是你口中的年輕小哥。”
他這么一提,眾人的話題不自覺就又拐去其他方向。
“宋記我也聽說過,可惜等我到豐州城的時候,宋記早就不知道搬哪里去了!”
“我聽說不是搬遷,而是那時候北戎人來犯,城里亂成了一鍋粥,那宋記損毀嚴重,東家就舉家前往別處避難了。現在嘛,多半跟其他避難的人一樣,發現新朝處處是生機,不可能再回到咱們這樣的小地方了。”
“我不管啥宋記不宋記的。我就想饞那小娘子的手藝,還不知道她姓啥,更不知道她啥時候出攤……昨晚上,我還夢到了她做的吃食,嘴里好一通念叨。我媳婦聽了一耳朵,還以為我生了二心,給我好一通捶……到現在我這臉上還火辣辣的呢!”
眾人聽得一陣哄笑。
那打聽消息的大胡子眼看著沒人再理會自己,更打聽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便失望地扔下茶錢離開。
一路行至碼頭關卡前,他忽然聞到一股濃郁又莫名熟悉的香味!
與此同時,附近頓時喧鬧起來。
有人嚷道:“小娘子來開攤了!大伙兒快去,晚了可就啥也買不上了。”
一聲之后,人潮頓時洶涌起來,不由分說地裹挾著那大胡子往某個特定的方向的而去。
須臾之后,大胡子就聽到了一道經年來令他魂牽夢縈的聲音——
“大伙兒別亂,今日我家吃食做得夠夠的,保管你們都能買上。”
霎時間,大胡子激動得熱淚盈眶,拼盡全身力氣就往前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