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過來,有個事大家得商量下!”
一眾人或坐或蹲,或依著船沿或靠著桅桿,望向甄鑫。
只有小六往前踏上兩步,臉上略顯激動。
行前,甄公子曾說此次出來,定會做些大事,這是準備開始了嗎?
“你們也知道,我在那個島上呆了好長時間,對外面的情況如今一無所知。你們誰來說說?”
正想開口的小六,氣勢為之一泄。
茍順三人面面相覷,“不知甄公子,想了解一些什么?”
“隨便說說吧。”
“這個……”
“那個……”
“現在是至元二十六年,冬十二月。”陳開總算開了個有用的頭。
至元二十六年,那是公元1289年。
甄鑫默默地算了算。十三世紀,快結束了……老而不死的忽必烈,還在位啊!
那三個人繼續面面相覷。
“那,你們知道瓊州的現狀嗎?”
“瓊州……很大啊……”茍順苦惱地揪著頭皮,求助地看向蔡老二。
“而且,很亂很亂……”蔡老二只好補充道。
“怎么個亂法?”甄鑫沒好氣地問道。
“這個……”
“那個,反正很亂,打來打去的……”
這倆確實很凌亂!
陳開沉吟片刻,說道:“宋亡之后,元軍為取瓊州,十年來大小戰事無數,直到如今,依然未能征服全島。”
“哦?瓊州竟然還有人在反抗元兵?是宋國的軍隊嗎?”甄鑫有些意外。
陳開垂下眼瞼,語氣平靜地說道:“崖山之戰以后,宋軍便已不存在了!”
徐夫人聞言,神色一片黯然。
小六則憤憤地捏緊了拳頭。
“如今在瓊州抵抗元軍的,是諸峒的黎民。”
“橫掃天下的元軍,竟然搞不定瓊州的土著?”甄鑫感覺到很詫異。
陳開搖了搖頭,語氣依然平靜地說道:“宋亡之后,瓊州諸峒寨黎民紛紛起兵,憑險割據,以抗元兵。當年,元國以朱國寶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領軍渡海,降服三十峒黎族,得民三千戶。”
“至元十八年,朱國寶再次對黎族用兵,破臨高諸地峒寨近二十。”
“至元二十四年,宜倫黎族首領謝有奎降元,三十峒首與三千戶黎民同時降附元國。”
“此后,謝有奎率一千六百黎兵,參與元國攻打占城,生還者十不存一。但是謝有奎卻憑著投附與參戰之功,得授‘沿海軍民總管’之職,并佩金符。”
這謝有奎,是典型的黎奸啊!
“現在依然在反抗元軍的黎民,有很多嗎?”
“瓊州黎族六百峒,聽著很多,其實不過十余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瓊州中部的黎母山腹地。道路崎嶇,易守難攻。加上元軍渡海作戰,無法調集過多兵力,這才使剩余峒寨存活至今。”
甄鑫心里一動,要是能把這些黎民聯合起來的話……
“但是,各峒寨之間互不相屬,很難形成統一的反抗力量。而且,不斷的有峒寨首領或是降附或是被收買,剩余諸峒不過一盤散沙,撐不住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