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捧個角出來……甄鑫滋溜地吸回口水,問道:“你是怎么想的?”
茍順父親的戲班,在他手里解散。一方面可能是人心散了,隊伍沒法帶;另一方面茍順雖然是個戲迷,但應該根本不知道如何運營一個戲班。所以只好改行,四處坑蒙拐騙地養活這一大家子的人。
“我,我不想她重整戲班。”茍順語氣有些猶豫,反對的態度卻很堅決。
“為什么?是怕沒錢嗎?”
一個再破落的戲班,服裝道具以及樂器配備,算下來確實需要不少的錢。
后世隨便排個新戲,動輒百萬投入,光靠一些可憐的門票,根本回不了本。這也是國內絕大多數劇團養不活自己的根本原因。
但是,那些輪不上政策性扶持的草臺班子,放下身段之后,走鄉竄縣,反而可以不用擔心生存的問題。
前提是,必須得有人源源不斷地給他們提供演出的劇本。
有咱在,還怕沒有好本子?
“錢當然是沒錢,可這也不算什么問題。我,我只是不想她們受苦……”
受苦?這個時代干什么不受苦?
看著甄鑫微皺的眉頭與茍順欲言又止的神色,珍娘輕聲說道:“公子可能有所不知,戲班里的戲子,不僅地位低下,而且下場……都會很悲慘……”
甄鑫猛然醒悟。
戲子,官方的稱呼為“優伶”,在古時任何朝代都屬于賤民。不能參加科舉,不能為官為吏,不能與良民通婚,甚至于不能登入族譜。
元朝甚至規定這些人平日里只能“穿皂袗子,戴角冠兒”,家眷“裹青頭巾,婦人紫抹子”。出門“不得戴笠子、穿金衣服、騎坐馬匹”。
其地位,連娼妓都不如。
唱戲的,吃得都是青春飯。一旦年紀稍長,身段不再柔美,嗓音不再甜膩,肌膚不再滑嫩,也就沒什么人愿意欣賞了。
因此,大部分戲子,總會在自己最高光的時候,將自己賣個好價錢,成為有錢人的玩物。
無論男女,都是如此。
清朝時,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甚至有男旦纏足而苦練“蹺功”。
茍順看似活得渾渾噩噩,倒真的是有他的底線在。
既然舍不得那些孩子未來淪為別人的玩物,不如現在就從源頭上直接掐斷。
“那,二娘是什么想法?”
珍娘看著依然一聲不吭的茍順,說道:“二娘是真的喜歡唱戲,她聽說甄公子也喜歡戲文之后,便想重組戲班。倒不是為了養家或是賺錢,只是想在閑暇之余,為甄公子解解悶。而且,那些孩子也有了練功的動力,就不會偷懶耍賴。”
這樣啊……
“關于戲班,妾……嗯,我倒是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道當說……”
甄鑫不耐煩地打斷道:“有屁就放,別跟茍順學,話都不會說了!”
茍順委屈。
珍娘臉一紅,卻不敢對甄鑫言語上的粗魯有任何的埋怨。他這是故意用這種方式,來拉近自己與他們的距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