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是曾經視若手足的兄弟之女,一方是自己追隨了近二十年的授業恩師。
顧此,必然就得失彼!
這并非是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吳子愿也沒想過要兼得,他只是希望自己的老師,可以再想想辦法,讓甄公子可以接受曼娘,并給予護佑。而不是將曼娘扔在甄公子那,再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
“這是一次考驗。”
考驗?吳子愿疑惑地看著老師。
“一次對于甄公子心性、能力與志向的考驗!”
“考驗甄公子,為什么?”吳子愿臉色微變。
“考驗他為人處事的原則,以及是否擁有為國為民而不顧一切的拼勁。元朝,需要一場變革。我們,也需要一個站在臺面上的號召者。”
吳子愿心里大震。
宋失其國,民失其土,儒士地位一落千丈。
士大夫別說可與國君共治天下,連最基本的生存都已經無法保障。
改朝換代,對于讀書人來說其實并不可怕。任何一個帝王上位,他都需要讀書人安上治民,為其牧民天下。
可是,如今在大都的那位帝王卻不一樣。
當北地儒士花費了數十年的努力,將其扶持上位、一統天下之后,文人卻開始被無情地拋棄。
文人受制于武將,儒士地位甚至比商人還不如。北地儒士尚且如此,故宋儒士更是不堪。
哪朝哪代,會有如此駭人聽聞之事!
儒家傳承,是這片國土的根本。而當今皇帝正在做的,是想要掘了這個傳承的根基。若真如此,華夏之國終將成為蠻夷之地,禮儀不再而豺狼橫行。上不知廉,下不知恥,人紀蕩然。
再過十數年或是數十年,這片國土之上,將會只剩下強大的禽獸,以及被圈養著的口糧。
而原來牧人者的儒士,也只能淪為被放牧的牛羊。
只有改變儒士的地位,才能防止“夏變于夷”,才能守住華夏的根本。
這些年來,自己的老師為此殫精竭慮。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改變這種現狀,也為此而忍辱負重。
可是,那個與曼娘差不多年紀的甄公子,他何德何能?可以擔當如此重任?
而且,拿曼娘去考驗甄公子,這又是為了什么?
看著吳子愿一臉迷惑,秦學正淡然一笑,一副高深模樣。“此事涉及機密,你不宜多知,我也只能言盡于此。”
吳子愿欲言又止。
“你不要再去試圖接觸曼娘,會給你、給曼娘乃至學宮,招來天大的災禍。而且,還會影響到對甄公子的考驗。考驗若是失敗,對他來說,無非是失去一場機緣。對我們而言,卻必須重新開始布局,也許又得再多花十幾二十年時間。為師,已是時日無多了……”
站在漆黑的大成殿前,直到書屋中的殘燈滅盡,吳子愿依然久久未動。
儒家大義之下,一切可視若螻蟻,沒有哪個人是不可以作為犧牲。
如若需要,吳子愿相信自己的老師會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更何況是曼娘這樣一個已經無父無母、無人關照的弱女子。
可是,如果米家的慘劇是自己的老師一手主導,只為了下好這一盤棋,那又算什么?
吳子愿突然打了個冷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