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一陣轟鳴聲,讓甄鑫與姚燧同時打了個哆嗦。
善哉善哉……我只是想想而已,你們不要掐在這個時候打炮啊!甄鑫心里嘀咕著。
姚燧茫然地看向窗外,一絲斜陽已經隱于云后,但到底還算是個晴天。而且,此時已是深秋,哪來的雷聲?
如雷的轟鳴聲,似乎源于城外東北角,那里是錢塘江的入海口。
莫非海上打雷了?
偏院之內,即將進入爭吵狀態的葉李與一干江南宿儒,同時露出驚疑不定的神色。
正堂花廳之中,正喜滋滋地翻看著手中名單的方回,臉色不由一僵,抬起頭慌亂地四處亂瞅。
“怎么了?”劉敬皺著眉頭問道。
“為、為什么有轟鳴聲?”方回支支吾吾地說道。
“有嗎?我怎么沒聽到?不要一驚一乍的!”劉敬不以為然地問道:“今日成果如何?”
方回只能將心思重新放回手中的名單之上,臉上也恢復了得意的神色。
“這一網下去,大豐收啊!小魚很多,大魚竟然也不少……”
方回清咳一聲,而后開始念道:“謝熙之,謝枋得之子!”
這第一位,就讓劉敬不由動容。
曾經擔任過故宋六部侍郎的謝枋得,文武兼修。宋亡后,成為浙東的反賊領袖。后逃亡至建陽被捕,押往大都,卻寧死不肯降。半年之前絕食而死。
劉敬已經搜捕了他家人很長時間,卻沒想到其子今日竟然會自投羅網。
看著得意萬分的方回,劉敬只能頷首以示夸獎。
畢竟就算謝熙之走到劉敬面前,他也未必認識。可是方回生于斯長于斯,又靠著吸食文人的血肉為生。江南只要稍有些名氣的文人及其子侄,方回都了若指掌。
此外,還有當年死守潭州的李芾之侄李登平。與李庭芝死守泰州的姜才之侄姜震。
以及諸多故宋文武將領子侄。
這些人來參加詩會,大多是方回有目的地發去請帖。有些是想過來尋找那些江南宿儒以求依附,有些人則是想尋機直接進入仕途以擺脫貧困的現狀。還有一些,純粹就是過來看熱鬧,卻沒想到遭了池魚之災。
當然,這些年輕的一輩在劉敬眼中,都只能算是小魚。真正的大魚,都被葉丞相牢牢地釣在偏院之中。
這些籌碼,應當足以幫助老師說服甄鑫北上了吧!
“名單上已有十六人,剩下的該如何處置?”方回恭敬問道。
“其他學子,都沒什么家底嗎?”
“北地學子,自然不能動手。而且,就算江南的學子,全留下似乎也不合適……”
“先將江南學子全都留下再說!”劉敬壓抑著內心的興奮吩咐道。
“是!”高克恭回道。
院中已是一片雜亂,有人憤怒,有人呼號,有人哀求,卻擋不住如狼似虎軍卒的鉗制。
一些被允許離開的學子,一臉茫然地走出王府大院。彼此之間,也不敢多做交流,各自迅速地散去。
“轟!轟轟——”
又一陣如雷鳴般的聲音響起。
驚得方回與劉敬同時沖出廳堂,站在院中眺望西邊的天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