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塘江口攔截了賀勝自海路北上的樓船之后,熊大用拳頭說服朱清,讓他帶路,輕松擊潰劉家港守卒,并將百萬石糧食與三百艘海船,全都運往桃花島。
在擊潰澉浦水軍營寨之后,逆錢塘江而上,一炮轟散周家渡口水軍守卒。
此時小六已率領一支步卒,燒毀靈峰山營寨其及糧倉。
茍順則統率幾支小隊,分散擊潰清河王府內外的駐兵。
至此,杭州除了皋山駐軍之外,全部潰散。
此次行動,不以殺人為目的,是以朝廷駐軍除了被轟死、嚇死、踩踏而死之外,總死亡人數在百人左右。而日月島軍,死傷六人,全是因為一尊火炮炸膛導致。
這是剛剛試制完成的三尊火炮,質量標準未定的情況下,出現炸膛只能算是難以避開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不算難,一是在鑄造炮筒時要提高內壁的光滑度,并研究膛線的制作方法。二是在發射時要及時為炮筒澆水降溫,三是總結出最合適的火藥投放量以及炮彈的重量。
對于皋山以及其他州府的駐軍,接下去依然采取以威嚇為主的手段,哪怕無法將其擊潰,也要讓他們龜縮于各自的營寨之內,不會跑來杭州對日月島軍發動軍事行動。
現階段,日月島軍不會樹旗造反,這是原則。
在此原則之下,以行省丞相的名義,將行省之內所有的蒙古官員,全都驅離北上。其他的官員,只要不是跳得太厲害,依然各守其職,保持原狀即可。
自瓊州到廣東,乃至福建、浙江,一直到長江入海口,朝廷所有駐扎于沿海的水軍已經被清理得一干二凈。起碼在江南沿海海域,日月島軍已經再無敵手。
接下就是長江!
當然,也只能先從長江的下游開始。
是以,下一個目標是江陰?
朝廷大多數的內河水軍,都分布于長江兩岸,共有三個水軍鎮戍萬戶府。
位于浙江行省江陰州的江陰水軍,分鎮江陰、鎮江與集慶;位于江西行省的江州路,鎮守鄱陽湖;位于湖廣行省的武昌路,鎮守洞庭湖。
依然堅持一個原則,將其擊潰,讓其形不成主動的戰斗力。不求殺人,但是必須毀掉所有的船只。以此來控制長江水道,并控制南北的水上運輸與驛站的傳遞。
然后,慢慢逆江而上。在尋找江心島建立長江后勤基地的同時,爭取在一年之內,將長江的控制線推進到武昌洞庭湖口。
江淮之險,為南宋提供了一百五十年的庇佑,也生生地擋住了蒙元鐵蹄半個世紀之久。
若不是當年南宋的第一個降將劉整,為忽必烈籌劃打造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南宋也許依然還能再扛更久的時間。
日月島最大的劣勢,是兵員數的不足。這劣勢不是短期之內便可以彌補,而且兵員的考核、招收以及訓練,都需要時間。
在此前提下,只能將地理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跟朝廷翻臉之前,必須用最快的速度重新奪回長江的控制權。擊潰朝廷所有的水軍,讓他們重新回到當年面對江海束手無措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