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兒子不偷偷地離開自己,哪怕把她帶到天涯海角去,甄娘子也覺得是件幸福的事情。這個村子,在她的記憶中,只有傷痛,別無可戀。
若不是兒子重新回來,她早就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沉默于地底的丈夫,也早已忘掉自己曾經還有一個親妹妹。
是以那兩座墳墓,對她來說也只不過是屬于必須忘卻的記憶。
讓甄娘子唯一擔心的是,她的長孫能否承受得住顛簸之苦。她的第二個孫子與第三個孫子,是否會被延誤了來到這個世上的時間。
至于趙李氏,在得到兩百五十兩現銀的遺產之后,這個村子在她眼中,便似彈丸之地,已經容不下她這尊大佛。
趙復遺言之中提及,他會將不多的資產全都留給趙李氏,以彌補她這半生的付出。雖然不知道一個在書院呆了五十年的教書匠能有多少遺產,甄鑫也就馬馬虎虎地給估個數,直接折現給了趙李氏。
趙李氏根本沒有去關心留給她遺產的“夫家”是誰,在計算了半天,她發現窮極自己一生也掙不到這么多錢之后,差點被驚喜砸得不省人事。
但是她隨即又陷入極大的惶恐之中。這個村子,里里外外全是馬賊或馬賊的家屬,她感覺到每個人看著她的眼神,似乎都冒著綠光。她恨不得立即消失于此,去找一個沒人認識她的地方,置辦十數畝田地,憑著自己的雙手過完下半輩子。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領養一個孩子,給自己養老送終。
已經顯懷的阿黎,帶著甄鑫的另外兩個嬌妻,陪著甄娘子,跟著趙李氏,早一步啟行。她們會先到漢中,而后乘船順流而下,直達杭州。
說走就走的甄娘子與趙李氏在元古村中,自然屬于特例。
對于絕大多數村民來說,故土本就難離,更何況還要搬去千里之外的江南。到時,被甄公子賣了,都找不到人哭訴!
村子里本就不多的青壯,早就被熊二鼓動加了他的馬賊隊伍。賀威到來之后,重新整軍,以自己麾下騎兵為骨干,拉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
不過短短數月,這支被人稱為“明軍”的騎兵,便已成為西北最耀眼的部隊。
尤其是臨洮主力駐軍被殲滅之后,周邊包括蘭州、定西、鞏昌乃至秦州諸地的官兵,根本不敢輕易去招惹這支軍隊。
在明軍的護佑之下,日月島商隊沿著天水向西,過臨洮之后,一路繼續往西經蘭州,通過河西走廊,直至瓜州、玉門關。另一路則從河州進入宣政院轄地,往吐蕃各地滲入。
有這支騎兵的保護,日月島的商隊幾乎獨占了這幾條商路。而商隊帶來的豐厚利潤,已經足夠于養活這支騎兵。
正因為如此,大多數的村民便更加不愿意離開村子。與其去江南賭一個未知的將來,不如在此享受商隊與騎兵所帶來愈加富足的生活。
更何況,他們啥活都不用干,便能在元古村坐享其成。去了江南,絕無可能還有這樣的待遇。
把這些人養得過于滋潤了……甄鑫此時已經沒空自責,畢竟是因為自己才給這個村子帶來危險,他既不能扔下他們不管,也沒法將這些人全都綁去江南安置。
便在臨洮府以北,蘭州以東的金州城外,以漢中富商的名義,買下一大片莊園,將全村老少百余人全都塞進去。
表面上,全村人都是這莊園的仆役,其實就是給他們找個地方養老。
唯希望這些人可以安分一點,以免遭至致官兵不顧一切的報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