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哥哥被搶角,全網都欠他一個道歉!”
成唯粉絲構建了一套自洽卻荒謬的“受害論”體系。
她們深信,成唯的每一步都被墨瀾“算計打壓”:
“成唯先看到的劇本,成唯去試鏡,成唯被定下男主角角色,結果墨瀾半路截胡!這不就是明搶嗎?”
“墨瀾粉絲別來杠!說我們哥哥不如墨瀾?那為什么每次資源都是他搶走?你們家哥哥倒是有本事別搶啊!”
“全網都知道墨瀾搶角色了!他但凡有點良心就該立刻退掉《靈媒》,把資源還給成唯!”
她們拒絕承認片方選擇演員的專業考量,將一切歸咎于“墨瀾的搶奪”。
甚至有人將成唯過往的演技爭議、數據造假風波,都怪罪到墨瀾頭上,仿佛他是一切不幸的源頭。
這種扭曲的邏輯在群體中不斷強化,最終演變成一場集體癔癥,在她們的眼中墨瀾必須為成唯的所有“失敗”負責。
成唯粉絲的恨意,本質是對“頂流”名號失落的恐慌。
她們堅信成唯才是娛樂圈的“真頂流”,卻不得不面對數據、獎項、路人盤被墨瀾碾壓的現實。
這種落差催生了畸形的嫉妒。
“墨瀾不就是靠臉嗎?沒實力還搶資源!我們哥哥有顏值有流量,憑什么被他壓著?”
“他家里是不是窮瘋了?連哥哥的剩飯都要搶!真給頂流丟臉!”
“墨瀾粉絲天天吹他演技好,結果還不是靠搶角上位?有本事別搶啊!”
她們將墨瀾的成功妖魔化,用最惡毒的詞匯抹殺他的努力。
甚至有人翻出墨瀾早年未火的時期照片,嘲笑他“曾經糊得查無此人”,卻無視他一步步用作品攀登的艱辛。
這種攻擊不僅針對墨瀾個人,更試圖否定他的整個演藝生涯,仿佛只要將他踩入泥潭,成唯便能重新戴上“頂流”的王冠。
這場由角色替換引發的狂噴,早已超出事件本身。
成唯粉絲的仇恨如同毒霧,不僅侵蝕墨瀾的名譽,更折射出娛樂圈病態的生態。
在墨瀾與成唯粉絲的硝煙戰中,偶爾會有零星路人試圖撥開迷霧。他們或許曾欣賞墨瀾的演技,或反感成唯粉絲的極端行徑,于是鼓起勇氣在熱搜評論區寫下幾句客觀之言。
然而,這些微弱的聲音很快被成唯粉絲的狂潮吞沒,最終化作一場逼仄的“注銷逃亡”。
某條質疑“墨瀾搶角”的熱搜下,id為“電影觀察者”的網友留言:“角色替換可能有多種原因,片方專業選擇不應被粉絲情緒綁架。墨瀾過往作品質量有目共睹,與其無端謾罵,不如期待成品。”這本是理性討論,卻瞬間點燃了成唯粉絲的怒火。她們如嗅到血腥的鯊魚,成群涌向這條評論。
“裝什么理中客?墨瀾的舔狗罷了!”
“你收了多少錢替他洗地?戶口本查過了嗎?”
“敢為墨瀾說話?等著被爆隱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