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偏安于這片大陸的北部,國土只有秦國和晉國的一半不到。其國內地勢奇特,從上看去,時而是群山連綿,時而是密林沼澤。在這等特殊的地勢環境下,瘴氣遍布毒物橫生。這里也就一直被秦魏兩國的人稱為窮山惡水的蠻夷之地。
直至四百年前,這里的原住民現了一位曠世奇才。他不僅以生長在瘴氣中的草木提煉出可以讓這里的人們不再為瘴氣所侵害的藥物,還另辟蹊徑地創出了煉蠱成王之法。他并沒有敝帚自珍,而是廣授其法,望有能之人煉出最厲害的蠱王帶領這里的人們強而自立。隨著他的擁護者越來越多,在眾人推舉之下,他順勢成立五仙教,他也成為了首任教主,將教義定為強者恒強。
五仙教也從起初人數最多的蝎仙一脈,到漸漸壯大的蛇仙一脈,再至后續的蛛仙一脈,蟾仙一脈,蜈仙一脈。
完整的教統體系加之人員的擴增,讓第四代五仙教教主建國為魏,尊五仙教為國教。魏國九成以上的子民為五仙教教眾,而后這第四代教主廣開國門,吸納更多外來之人加入魏國,發展經濟開墾資源。這一舉動讓魏國國力空前壯大,也讓秦國和晉國知曉了魏國的存在。他們雖然派兵過來討伐,但魏國之地對他們的行軍極為不利。而且他們的鐵騎兵器雖遠勝于魏國五仙教教眾,但即便攻下了幾座城池,他們還是受不了這里時不時冒出的瘴氣,最后不得不以退兵罷休。加之第四代五仙教教主極有遠見,在以優渥的條件從兩國吸納五仙教教眾的同時,還每年以極低的價錢將魏國境內數量極多的百年以上藥材用來與秦晉兩國交易。秦晉兩國自此也就對魏國的發展聽之任之了,畢竟他們也看不上那里的土地,只要能從中得到他們想要的好處即可。
魏國借此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機,在魏國越來越繁盛的兩百年間,五仙教中也是喜事連連。
初代教主之時雖然已有煉蠱成王之法,但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蠱王誕生。直至在五仙教建立兩百年之后的五月初五,第四代教主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態度讓其余四脈仙者一齊派最為精銳的教徒攜本命蠱進入祭壇,以魏國兩百年的積累祭生蠱王。
那一日,祭壇內所有的蠱蟲都為了最后的生機廝殺吞咬,場面之壯烈讓天地都為之變色。風起云涌之間,祭壇內彌漫出一股難以言喻的血腥之氣。在祭壇中的蠱蟲爭斗至最后時刻,空中突然劈下數道驚雷,正中唯一剩下的那條染著無數蠱蟲鮮血的黑色長蟒,也讓它身上的鮮血覆上了一層醒目的金芒。
自此,五仙教第一只蠱王萬毒金蟒誕生。
這之后的第六十年,又是五月初五那一日。在萬蠱廝殺互相吞噬之后,地火突起,于烈焰中爬出了一只火紅小蝎。其一現身,方圓數十里內的所有蝎子都俯首稱臣,其速之快更似雷霆降地。而后經過蝎仙一脈前后百年的鉆研,以赤火王蝎為引創出了赤王蝎海訣,但蝎仙一脈中無一人真正練至大成。直至上一任蝎仙敗于永蜦君之手,出走五仙教于望泊沙漠內潛修,終于將那赤王蝎海訣煉至斬而不滅,斷而愈強之境界。可惜最后還是遇到了阿大和石武這兩個異數,導致命隕望泊沙漠,當真是可嘆可惜。
鑒于這兩次蠱王的誕生都在五月初五,五仙教當時的教主就將大選之日定為每四十年后的五月初五。雖然其后也有蛛仙一脈的蠱王鋼刃藍蛛誕生,但不知為何,這鋼刃藍蛛卻與前面兩只蠱王略有差距。可這并沒有阻擋五仙教和魏國的發展。在五仙教教眾向外傳播教義之后,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魏國。他們開始信奉五仙教,修煉自己的本命蠱。若有特殊的立功表現,還可以進入五仙教總壇。這些人雖然最后不能入五仙教的核心位置,但在魏國的待遇遠好于在秦晉兩國。
五仙教首位教主將總壇設立在其創出煉蠱成王之法的連云山上,而連云山也被五仙教教眾奉為圣山。隨著其后五仙教教眾的增多,周圍群山都依山而建了林立寨子。等發展至今,連云山方圓百里之內皆劃入了五仙教總壇地界。除了一些山崖深淵無需防御外,其余地方都有五仙教教眾嚴防巡邏,想要從外界潛入五仙教總壇難比登天。
五仙教如今由蛇仙一脈的永蜦君掌權,連云山山腰以上便是蛇仙一脈居住之地。也是自山腰開始,山上竹林樹木遍布,利于群蛇游動。而山頂那座金碧輝煌的萬毒金蟒殿讓人遠遠望去就心生向往之感。
五仙教總壇的勢力分布也是根據各脈實力依次延伸,山腰以下為蛛仙一脈,接著便是蟾仙一脈,蜈仙一脈和蝎仙一脈。
原本蝎仙一脈也不至于淪落至此,奈何上一任蝎仙在大選之日敗于永蜦君之手后一氣之下帶著赤火王蝎出走五仙教。這就導致了蝎仙一脈實力大減,甚至都比不上沒有蠱王的蟾仙一脈和蜈仙一脈。
蝎仙一脈的式微導致他們不僅被安排在了連云山區域的山腳位置,門下教眾還要負責山上其它幾脈的運水雜役之事。這也是為何那一日仙選儀式上,被蝎仙一脈選中的那孩子父母會如喪考妣般難以接受了。
距離丁羽他們被關押起來已經過去了五天。這五天里丁羽被好吃好喝地招待著,只是一直被拘禁在那屋子里讓他覺得生悶了,他好幾次想讓外面的看守放他出去練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