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紛紛點頭。
喻今朝又說:“其實肉松不僅能搭配白粥,還能做肉松餅,肉松卷,美味又頂飽,確實可以拿出去賣,只不過做起來太費勁了。”
她把制作過程說了一遍,光是錘肉撕肉就花了不少時間,因為沒有烤箱,肉條撕好以后需要下鍋翻炒,這一步驟就花了將近一個時辰。
謝奶奶聽完心里可惜,她一把年紀,這活干一天兩天倒還行,要是每天都干,這把老骨頭頂不住,若是身體熬壞了,賣肉松賺的錢不夠用來看病的。
謝敬云想了想,說道:“我們家確實不合適,這活得男人來干,堂哥家里合適。”
謝敬山家確實合適,他家男人不少,女人也都強壯有力。
還有便是謝康爺,他一只腳跛了,不能下地,平時就愛在家編竹筐竹籃趕集時賣,若是他家做肉松,正好謝康爺可以坐在家里撕肉條。
喻今朝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
“如果肉松賣得好,一家人做肯定不夠的,杜老板得天天催,我覺得我們全村人都可以做,全賣給杜老板。”
謝奶奶并不看好:“我們長橋村上百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做那得有多少,杜老板哪能收下這么多。”
“他能收下。”喻今朝比謝奶奶更了解百寶齋的生意。
“杜老板認識好幾支商隊,肉松炒得足夠干爽能保存幾個月,我們把肉松賣給杜老板,杜老板轉手就能賣給商隊,說不定我們一個村子還不夠。”
她越想越覺得對,前不久她還苦于沒有辦法幫扶慈幼堂,現在就出來一個辦法。
只要長橋村的人富裕起來,家家戶戶有賺錢的營生,就不會有人管她把鉤針的生意交給慈幼堂做。
倒不是她突發圣母心,而是這件事不過舉手之勞。
她的事業總要發展下去,原本已經打算先一步步把員工從謝氏家族擴張到整個長橋村,然后再擴張到慈幼堂。
只是需要時間,提袋也好,帽子也好,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且買一個能用很久,除非走出云臺縣,不然她很難一下子新招這么多員工。
肉松卻不一樣,吃一口少一口,想吃又要買,不僅平民百姓會買,只要開發幾道新菜,點心鋪子和酒樓都會買。
利潤也許比不上毛線織品,市場卻很大,足夠一次性把全村人都包含進去。
下定決心后,喻今朝說:“明天我再做一鍋肉松拿去給杜老板試吃,若是杜老板滿意,我們就先讓堂叔家做,賣得好再找其他人。”
當天夜里,喻今朝把自己做的肉松拿進圖書館給謝滄淵品嘗,兩人就賣肉松這件事商量了半個小時。
三斤豬肉才能炒出一斤肉松,一斤豬肉就要三十五文,三斤已經超過一百文的成本,還要加上調味的佐料,以及柴火費,一斤肉松的成本不低。
謝滄淵想到從前看過的新聞,說無良商家用棉花絮充當肉松,事實證明這是謠言,不過確實有人在制作過程中摻入豆粉和香精降低制作成本。
喻今朝拒絕了這個做法,雖然摻入豆粉對人體無害,但如果把這個辦法教給村民,誰也不能保證肉松的質量。
這家摻的豆粉多一些,那家少一些,做出的肉松質量參差不齊,最后敗壞全村的名聲。
兩人商量了一下,哪怕成本貴,也不要做奸商,他們要做貨真價實的肉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