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橋村出了兩個秀才公,在附近的村子里風頭無兩,里正十分欣喜。
但若是這個秀才公出在自家,他會更加高興,正巧他的大曾孫讀書就十分厲害。
旁的小孩滿村跑著玩耍時,他的大曾孫許承志就能靜下心來,捧著書識字。
上了村學后,他的成績果然不錯,每次考試都被李夫子夸贊,李夫子甚至說過,此子是謝滄淵第二。
里正原想著讓許承志在村學讀書,考中童生后看能不能送進治寧私塾。
但今早謝老頭不小心在他面前說漏了嘴,他知道謝滄淵要送幾個謝家的孩子去云臺縣,去舉人老爺辦的私塾里進學,他心里一下就有了想法。
治寧私塾自然是更好的,可常夫子不做啟蒙老師,不收白丁,只收考中童生的孩子。
而村學和云臺縣舉人老爺的私塾相比,傻子都知道怎么選。
這是謝滄淵提攜謝氏家族的后輩,與村子無關,但里正著實對這個大曾孫寄予厚望,想了想,還是腆著臉上門來了。
并且還是悄悄的來,不敢讓村里更多人知道。
里正抿了抿唇:“滄淵,我知道這是很無禮的要求,但是承志真的是個好苗子,他在村學里每年都考第一。”
“我只求你把他也一并推薦到云臺縣的私塾,束脩和食宿我們家自己會解決。”
謝滄淵其實早在猜出里正意圖時便決定答應下來,多推薦一個孩子并非難事。
“上午謝家的孩子過來,我考校了一番學問,里正您的大曾孫也一樣,我要考一考才行。”
里正連忙把孩子往前推:“你隨便考,撿了難的考也行。”
謝滄淵還是如上午那般,按照村學的學習進度考了幾個問題。
里正的大曾孫全都回答上了,并且語句清晰,表現得比謝家的幾個孩子還要優秀。
謝滄淵滿意點頭:“明日上午辰時,我會帶孩子們去云臺縣給私塾的夫子過過眼,承志也一并去吧。”
里正大喜過望,緊緊握住謝滄淵的手。
“滄淵,我就知道你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承志,快給你十七叔跪下磕頭。”
許承志聞言就要跪下,謝滄淵連忙止住。
“我只是把孩子帶過去,能不能被選中,還是夫子說了算。”
里正笑呵呵道:“我明白,你給了承志這個機會,已經是他的大恩人,若是沒有你,我們上哪兒找門路。”
眼看著里正又要叫許承志跪下磕頭,謝滄淵連忙開口。
“里正爺爺,食宿什么的您不用操心,過段時間我去凌州府進學,云臺縣的宅子空了出來,除了給姑姑鋪子的伙計住,便是給孩子們住。”
“至于束脩,我替族中孩子出了,承志的束脩確實不好由我來出。”
里正十分理解:“是不該你來出,你愿意把地方借給承志住,我已經十分高興。”
謝滄淵順勢結束對話:“既然如此,不如讓承志快些回家去準備,明日夫子必定要考校一番。”
里正一聽,顧不得下跪磕頭,連忙帶著許承志起身告辭。
第二天上午,六名孩子全都穿上了新衣,個個都陽光稚氣,他們的爹娘在一旁仔細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