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榜一層層往下報。
又過了兩日,終于報了長橋村。
新上任的肖縣令親自帶著凌州府報喜的儀仗來到長橋村。
村口的地方,早已站滿了人。
里正為首,后面是五家族長,其中以謝族長和李族長為首,因著村里只有謝滄淵和李興邦應考。
消息已經傳來,此次云臺縣只有一人中舉,出自七賢鎮長橋村。
不是謝滄淵,就是李興邦。
兩位族長都很緊張。
謝族長心里祈禱:“一定是滄淵,一定是滄淵……”
李族長鄙夷地看了他一眼:“老謝,你這是不把我們李家看在眼里啊。”
謝族長這才發現,自己不小心把心里話說出來了,惹得李族長不高興。
面對李族長的嘲諷,謝族長也很有脾氣:“老李,你也真是的,我不相信自家小輩,難道相信你李家的小輩?”
身后,謝氏族人紛紛附和。
“肯定是我們謝家的十七郎,我們十七可是被閣老收做弟子的。”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閣老意味著什么,他們只知道閣老是很個大的官,大到能見皇帝。
“你家李十二郎若是學問比我們十七郎好,怎么不見他被大官收做徒弟?”
李家人被一句話堵住,一大群人抓腮撓耳,不知道怎么反駁。
李族長冷哼一聲:“那不過是謝滄淵運氣好,若是閣老先遇見的是興邦,被收做徒弟的人,一定是興邦。”
李氏族人為之一振。
“沒錯,你們只是占了運氣,學問還是興邦更好。”
李興邦可是他們李家舉全族之力供養出來的,從小筆墨紙硯什么都不缺,反觀謝滄淵,小時候時常見他不舍得用紙,拿樹枝在地上寫字。
“聽說那位閣老收了謝滄淵當弟子以后,馬上就離開凌州府了,一天都沒教過謝滄淵。”
“謝滄淵可是因為身體耽誤了好幾年學業,在縣學時,聽說也耽誤了小半年。”
“沒錯,興邦可是沒有一日不努力學習,此次肯定是興邦中舉。”
這時他們倒是忘記,謝滄淵雖然因病耽誤了幾年學業,卻在院試中獲得小三元。
就連謝氏族人,也被李氏族人的自信唬住,不由開始懷疑,難道真是李興邦?
謝族長憋紅了臉,還想再次辯駁,里正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又看了李族長一眼。
“夠了,老李,老謝,你們雖然不是同族,但都是咱們長橋村人,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別傷了和氣。”
里正發聲,兩位族長終于停下了爭吵。
儀仗的聲音越來越大,縣令的步輦踏上長橋,里正立即帶著村民們下跪。
“草民拜見縣令大人。”
肖縣令從步輦上下來,親自扶起里正。
“大家請起,本官早就聽聞長橋村人杰地靈,今日一見,果然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養出了一個解元。”
里正差點激動得暈過去。
解元!
第一名,整個漢陽省的第一名,出自他們長橋村!
里正咬了舌頭,總算找回理智:“縣令大人過獎,多虧了縣令大人管教有方,百姓們安居樂業,才能供養孩子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