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曼點點頭,對瑞恩的觀點表示了贊同。
他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平淡風格的電影劇情,還不走影展路線,去擴大自己的口碑,十有**是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的。觀眾又不會注意每部電影的上映,當然需要一些誘發條件來讓他選擇他想看的電影。都沒人知曉,怎么會有市場。
雖說歐洲的文藝電影一向出產頗多,但那也是建立在合適的影院上映和本身存在的質量口碑,才能在票房市場上有所斬獲,更何況,那些出名的文藝電影,版權運作方面也不用擔心,自會有其他的發行商出高價購買,來補貼制作成本,哪像他兩人,一是題材選擇錯誤,二是相信了米拉麥克斯影業的鬼話,這才損失慘重,一點收益回籠資金的條件都沒有。
“是啊,瑞恩,所以我打算去找份電影行業的工作干干,多積累一點經驗。”
那錢,萊曼還是收下了。放在以往,他是絕不會要的,但考慮到自己兩天沒吃過正常的伙食了,后續工作問題也沒有著落。在沉重的現實面前,并沒有給他太多的選擇,他稍稍猶豫,接過了瑞恩手里的錢。
“你主修的是哲學,選修的是導演理論與片場調控方面的知識,你真愿意去劇組干個打雜的。”
就連瑞恩都知道,影視圈的資歷問題就是一道坎,像萊曼這樣的新手,估計也就只能干干打雜的活了。
他又帶著一絲不爭氣的意味說道:“第一次失敗就當漲經驗了嗎?我再去我父親那里要點錢,我們在轟轟烈烈的拍攝一部。我相信你,萊曼,你是個優秀的導演,一定會成功的。”
上大學的時候,萊曼就被很多教授夸贊過他的導演才能,身為學渣的瑞恩也很佩服萊曼。
他對電影的執著,力求分析電影中每個鏡頭畫面背后傳達的思想語言。導演第一部作品時,那龐大的分鏡頭構圖與對劇本各種細節的填充無一不在說明他對這份事業的熱愛。
在瑞恩看來,這樣的人不能在電影上面成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成功了。”萊曼的回應讓瑞恩直接就噎住了,話語還沒有完,接下來的一句話更有沖擊力,“不過我想近期再度執導還是算了吧,找一份工作更適合目前的我。”
這下,瑞恩更不理解了,“萊曼,你真的要這樣做嗎?你比我還不相信你自己。”
上一世三年的打拼,讓萊曼更加知道圈子的殘酷。的確,他對拍攝很有心得,其余的職務經驗積累也讓他對片場的運作很了解,但那又怎么樣,錢從哪里來?又靠瑞恩資助嗎?
他不想這樣做。
拍攝電影有風險,他不能一次次的做著沒把握的事,后果卻讓瑞恩承擔,那不是朋友之間該干的事。
雖然只接觸了這么一段時間,但瑞恩對萊曼的友情,他感受到了。
也正因為如此,才不能輕易的涉足電影拍攝。那是這種感情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