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時限在一個月之內就要看到這筆款項。
不是萊曼心急自己的那部分收益,而是不太相信歐羅巴影業的節操。
哦,不,是他不相信任何一家電影公司的道德水準。
他的曼恩工作室只是個空殼子,根本無法對歐羅巴影業起到什么強硬的監督作用,他也沒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財務監控措施,而歐羅巴影業作為發行商,虛報收益、抵稅沖賬等眾多手段,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尤其是作為長線營收的錄像帶和影片周邊版權的運作,可以做手腳的地方更多,且更隱秘。
是的,法國是有各種明文規定的法律,保護各方的收益,但就算是在監管更為嚴格的北美,好萊塢的巨頭們都敢坑華爾街那群吸血鬼的資金,更別說歐羅巴影業是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市場先一步接觸影片收益的部分。
如今可不是以后信息更為流通的時代,想要監管根本就是癡人說夢,與其將希望寄托在歐羅巴影業的公司操守上,還不如盡早的確定自己的那部分收益,然后交割。至于少不少的,沒所謂了,自己只要拿到自己已經看得到的那部分收益就行了。
這樣一來,萊曼作為導演的收益清晰明了,票房方面結余的884萬(加上了北美部分和海外部分以及扣完了稅)和各種版權收益下的760萬,總計1644萬美金。
剩下的長遠方面的收益,就看歐羅巴影業怎么愿意去給了,反正這批錢他先是拿到手了。
其中他作為個人的酬勞,劃掉244萬(加獎金紅包的錢)。
余下的1400萬美金存入曼恩工作室的賬上。
公是公,私是私,這其中的界限不能夠搞混,就連瑞恩作為片場管理兼職影片的制作人,也自有相關的酬勞結算給他,也是不計入工作室的賬上的。
他們雖是朋友,但還是坐到了公私分明。
做生意,公賬涉及到了個人,是最要不得的。
得到了這筆巨款之后,他的生活并沒有什么改變,他依舊住在原本的那間公寓。
哦,對了,他現在又返回了北美,上次回去,只是為了跟歐羅巴影業對好賬。
除此之外,倒是瑞恩換了一輛車,方便大家的出行。
嗯,那是一輛奔馳旗下的商務車,空間比他原來的那部車大的多,也舒適的多。
時間來到5月初,派拉蒙影業如約的送上了請柬,邀請萊曼等主創團隊參加他們的一個酒會。
他們也是為了這件事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