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會抽出時間見一面的。”
梅麗爾的為人就是如此,她當年靠著《克萊默夫婦》獲得奧斯卡影后之后,就不再掩飾選片上面的堅持,所以,她基本都不會輕易的答應出演。
解決了一些項目籌備過程中的事情之后,萊曼回到辦公室那邊,不一會兒,就等來了大衛-弗蘭科爾。
這位40多歲,帶著黑框眼鏡的導演,內心有些急迫。
畢竟對于一個片場磨礪才漸漸出頭的導演來說,他無時無刻不想靠著電影證明自己,而不是什么電視劇。
是以,他總是成功一部電視劇之后,就去試水電影,然后撲街回到電視圈,然后再想辦法出圈......
再然后,他就等到了《Prada》項目的邀請。
說實話,他是非常樂意接受的。
至少,這個項目比他過去幾部的作品拍攝預算都要多。
而預算的多少,就意味著拍攝空間——更好的布景、更好的幕后班底、更好的合作演員。
這都是他需要的。
客套一番,萊曼將最后一版確定下來的劇本遞給大衛,便靜靜的等待對方看完。
當然,《Prada》的劇本并不復雜,人物脈絡很清晰,對方只花了大概二十多分鐘就了解了整個劇情的走向。
大衛知道該自己表現的時候了。
這其實就是一場面試,他需要盡力展現自己對于這個項目的適應與自己的優勢。
“拉斯特先生,這部電影是有些新穎的側重女性角色的作品,讓我來說的話,只要緊緊抓住職場這一話題豐富的沃土,并配以光彩奪目的時尚外衣,展現出新時代職場女性的獨特魅力就足以抓住觀眾影迷的眼球,更何況還有各種奢侈品牌的加入,更是增色不少。”
“還有呢?”萊曼不為所動,或者說,這是劇本已經展現的東西,萊曼更想知道的是他更深層次的理解。
“就類似我拍過的《**都市》,不需要故弄玄虛的敘事手段,不需要各種精心炮制的對立沖突,就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職場生活——不斷的犧牲自己,犧牲競爭對手,也隨時會被自己的上司犧牲,大部分人,都是在向工作向生存妥協,而電影的兩位主人公,最終都選擇沒有妥協,這就是這部電影區別于生活的地方。生活只是生活,但電影會需要亮點。”
“那你現在呢,你愿意妥協嗎?”萊曼笑道。
他覺得眼前這個人極有意思。
大衛-弗蘭科爾認真道:“我拍的是電影,過的是生活,所以我一直都在妥協。”
“我想,這個項目的導演就是你了,薪酬300萬外加北美票房的百分之3,如何?”
“當然。拉斯特先生,十分感謝你將這樣的項目交給我,我保證不會辜負你的信賴。”
看著眼前的大衛難掩的高興,萊曼也跟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