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墻》的首日開畫影院是1206家,《好奇的喬治》有1748家,《死神來了》的第三部續集院線頗為看好,安排了2303家,可它們都比不過三家聯合發行的的首日開畫影院直接握有3050家,是真正名副其實的情人節第一高位排片。
當次日的陽光肆意潑灑,萊曼也從利亞姆那里得知了電影午夜場的成績。
478萬。
趕赴螢火蟲影業之后,喬恩-費勒梅也是語氣喜悅的打電話過來恭喜。
“《Prada》的媒體綜評高達8.1分,電影口碑保住了。”
“嗯,接下來繼續選擇造勢,抓住安妮-海瑟薇的女權主義立場再度推廣一波,能把更多的女性觀眾吸引到影院。而且,這個檔期競爭不算激烈,《Prada》完全可以抓住最多的市場份額,實現連冠。”
互相通過氣之后,萊曼也是心情很好的拿過助理準備的報紙雜志細細翻閱起來。
這些媒體報道,除了背后金主是華納或者派拉蒙的不怎么說些好話,大部分還是評價的頗為中肯,乃至拿過紅包潤筆錢的,還會好好吹捧一番。
——倒是保持了還不賴的媒體影評口碑。
《芝加哥早報》就在專欄里稱贊道:“《Prada》全片大費筆墨著重描繪了三位女性角色,從中塑造了不盡相同的獨立女性形象,很難想象,這么一部職場題材,拍出了如此的社會理解。”
“影片充滿智慧而且立場切實中肯。”——《波士頓環球報》
“華麗的衣著和出色的時尚元素運用,讓這出職場劇更加的吸引人。”——《好萊塢紀事報》
“尤其要夸贊一下女主角安妮-海瑟薇,她一改過去美輪美奐的角色形象,反而愿意犧牲扮丑,不得不說,這樣的女演員值得大家去期待未來。”
......
萊曼瀏覽著這些媒體評價,或褒或貶,他心里都不是特別重視。
此時此景,唯有實時票房成績和觀眾內部口碑才需要投入特別的精力注意、引導。
而且,安妮-海瑟薇的女權人設其實對比影片非常有暗示性,這才是接下來最為重點的造勢營銷方向。
只要把這層人設炒熱,之前黑安妮的那些新聞,都能輕易的翻過去。
——好萊塢,也是時候清楚的知道女性市場究竟有怎樣的前景。
繼續照宣發討論了一些細節,萊曼和利亞姆也就開始各自忙碌。
而發行策略稍稍調整后,安妮的形象也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所謂的女權風,其實在這個時間段已經大有市場,安妮蹭進去后,很快成為媒體爭論的焦點話題。
是以,自午夜場流出的點映口碑,開始于2月14日公映的《Prada》,其放映聲勢不出所料的壓過一眾新片,畢竟,這幾部電影就算沒遇上《Prada》,也沒掀起什么放映浪花。
所以,當影片首日收獲1762萬美金的成績傳出,對于華納以及派拉蒙來說,頓時心情變得很不美好——1762萬美金對比3050家的銀幕數量,并不很高,甚至對于一些大作來說,完全說得上頗為不理想。但,《Prada》的前期花銷也就不到4300萬,首日1762萬的成績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票房收獲了。
尤其,《Prada》也不是啥高成本大作,營銷力度雖大,也只是對比成本而言,這樣的成績,足以說明電影的放映潛力北美破2億不是什么問題——畢竟首日近1700多萬,還不是周六周日這樣的休息日,北美破2億已經是很保守的預估了。
而且,理所當然的,日票房冠軍輕而易舉的被《Prada》拿下。
再往深處想想,二月檔期實在算不上熱門,觀眾基數有限,這么一看,《Prada》的票房成績還是挺亮眼的,尤其對比第二名至第十名加起來還不到4000萬,《Prada》的成績就更顯得鶴立雞群。
如果首日票房還不足以體現《Prada》的放映熱度,到了周六、周日,連續上漲的兩天,再度入帳1987萬、2165萬票房,放映6天,首周總累計8982萬,順利位居(2月13日至2月20日)這一周的北美周票房排行榜冠軍。
而且,緊鄰《Prada》放映的其他幾部影片,票房成績幾乎沒人能占到一半,還不能說明電影足夠的放映潛力嗎?
到了次周,電影順利突破第一個票房門檻:北美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