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Bad”是美國南方那邊的俚語,意思是指一個人放著正道不走,去走狹窄小路。
而“BreakingBad”就是布萊克手上拿的劇本的名字。
拍攝之后翻譯的片名應該是叫——《絕命毒師》。
故事設定方面,講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前半輩子安分守己,勤勤懇懇的在化學老師的崗位上教導學生,卻在一次暈倒后,檢查出了肺癌,面對高額的醫療費用以及不久于人世的生命倒計時,害怕自己死后不能再照顧家庭,妻子和腦癱兒子往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男人很害怕。
長久的思索后,他決定鋌而走險運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制作du品,謀取暴利......
而事實上,這樣的故事設定,好萊塢確實很多。
再加上《絕命毒師》的作者不算多么成功,文筆較差,主角是反派模板,年齡設定也太大了,一切的一切都讓人生不起心思投資。
——誰會喜歡一個老男人呢?路人觀眾都不會去粉的吧。
翻開老白的履歷——50歲了,在中學教書;老婆意外懷孕,沒有正經工作,還有個小兒麻痹的腦癱兒子;工資還不夠還每月的信用卡,教完課還得去洗車店打零工看一個初中畢業的粗俗老板的臉色,受著班上不太聽話家里有錢的學生嘲笑,甚至就連最親近的家人都更喜歡圍在身為緝毒警察妹夫的身邊,包括自己的腦癱兒子也是給一個外人投去崇拜。
你看,連腦癱患者都知道誰更能在這個社會上獲取成功和地位,又有誰會對一個小人物投去關注呢。
這樣衰到不能再衰,喪到不能再喪的主角設定,早就不流行了。
現在的觀眾喜歡的是什么,是《越獄》里遇事不驚,無比鎮定且有頭腦顏值不低的米帥,是《豪斯醫生》里毒舌但內心不壞能力出眾的格雷戈-豪斯,是《迷失》里如同英雄的杰克......
誰會想看一個中年倒霉蛋的故事?
沒有顏值明星,沒有熱門話題,沒有政治隱喻,沒有黃色賣點,觀眾市場到底在哪里?
布萊克站在一位制片人的立場上想不出來,在他看來,與其拍攝這樣的作品,不知前景如何,還不如不拍——所以,這劇本就這樣扔進了劇本庫。
“老板,你真的要拍這樣的題材嗎?我覺得風險會很大。”布萊克很誠實的說出了自己看完劇本后的觀感。起碼,主角走的反派路子,也不能年齡這么大啊。
萊曼隨手又看完了一份報表,才開口道:“可能會有市場的,只要認真的去講這個故事。”——他總不能告訴布萊克,說這部看起來傻乎乎的作品真的會爆發絕頂的口碑,成為電視劇界的一股清流,也是少有的沒有爛尾的高評分美劇吧。
這事情,就沒必要說了,在結果沒得到驗證之前,相信的又有幾個。
布萊克認真的又回想了一遍故事劇情,還是沒想通賣點在哪,不過大老板都說要拍了,自己也委婉的勸了,還是不要再去質疑了。
萬一,真的是自己市場眼光不夠呢?
在萊曼身上,布萊克已經打破了許多狹隘的觀點,就像當初他覺得《紐約行》風險也很大一般,結果還不是票房大賣。
“要認真拍的話,投資預算是多少?”布萊克又問。
根據項目前景劃定投資額度,才能知道大致的經費該怎么花,花在哪,這是布萊克這樣的制片本能的反應——在螢火蟲,唯獨一點不好,身為制片,沒有什么對項目投拍與否的權力。
——實在是可惜,那種對項目一言以決的生殺大權才是制片最為沉迷的威風與榮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