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在美國芝加哥的專欄作家貝拉,也是第一時間走進了影院觀看萊曼的新片。
當看到哈維爾-巴登的發型時,她忍不住露出笑容。
因為這種發型在美國最盛行的人群是妓院老板,且一般是女性留的,男性基本不會這么去留。
所以,一個冷峻的殺手留這種頭發確實給人一種怪異感。
可沒過多久,安東就爆發了。
當他在警局用手銬生生勒死那位警察時,放映廳里響起一陣驚呼。
——他連殺人都沒什么感情波動,自然的讓人害怕。
隨著劇情的發展,莫斯臨危不亂射殺獵犬的一幕也引起周圍人的贊嘆。
再然后,安東單槍匹馬殺向礦業集團,干掉雇主,也讓觀眾對他無法無天的行事風格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知。
最后,老警察艾德說得一番話,更是讓人感同身受,理解他的無力。
“現在發生的犯罪,嚴重到甚至無法對它量刑。我并不是說我怕了,雖然也有點,但從我加入的那一天起,我都很清楚做這份工作是有生命危險的。但我不想拿命做賭注,去處理一些我完全理解不了的事情。那些人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卻高興的聲稱是適應。如果你二十年前告訴我,我會在德州的街道上看到染得花花綠綠的小孩,打著鼻環,把犯罪當成是酷,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但它卻成了事實......”
老一輩人在沒有精力和活力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社會,被淘汰、被撇棄,只能沉浸在對往日舊時光的緬懷,不是嗎?
貝拉走出影院,腦海里還在回味影片的一些細節。
相對于更熱血更有爽感講述兄弟情的犯罪電影《壞家伙》,這部《老無所依》無論是劇情和是節奏都不如。
同樣的題材方向,難道《老無所依》很差勁嗎?
當然不是,如果差勁,也就不會有這么多人夸贊,事實上,這也是一部極為優秀的電影。
因為是多線敘事,穿插銜接的很頻繁,不可避免的劇情節奏是有些損失,但這部電影其實命題更大,講得也寬廣許多。
如果真要評價的話,《壞家伙》側重所謂的朋友義氣,至于爭斗那是附加體現的;而《老無所依》則是血淋淋的講述“弱肉強食”這么一個道理。
所以,前一部觀影體驗好些,后一部回味起來韻味深些,但都是萊曼執導的兩部優秀的犯罪電影。
回到家,貝拉打開文檔寫道:“《老無所依》——弱肉強食、弱者淘汰的殘酷。
——在電影里,地理環境是個很重要的背景元素。本片的拍攝地點是在德州、新墨西哥州以及美墨邊境線上。而影片一開場便用一個遠景展現了這一切:枯黃、廣闊的平原丘陵上毫無生氣,自然透著一股彪悍和瘋狂。
事實上,這也正是大部分人對德州的評價。
這樣的環境,與野獸爭食的地方,不兇狠能行嗎?
電影的基調就是這樣確定的。
比如莫斯剛出場時在干什么?他在打獵。
如果說莫斯是“荒野獵人”的話,安東就是“城市獵人”,兩者的區別在于莫斯的獵物是動物,而安東的獵物是人類。
再加上蒙德利違規開礦,買兇殺人;大律師喬特幫忙做偽證、補全手續,也都可以看作是獵人,只不過他們是用權勢、金錢和規則開道。
所以,影片所描繪的就是這么一個無序、殘酷的體系,所以,暴力才會成為這部電影統治一切的方式。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片中很大的一個黑色幽默就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那條大魚,結果不是。
為此,蒙特利死了,死在安東手里,因為安東更不守規矩;莫斯死了,死在墨西哥幫手里,因為他太自信;就連最暴力的安東都差點死在一場莫名的車禍,原因是闖紅燈的司機也不遵守規則。
你看,每個不遵守規則的好像都曾經以此得到過實惠,這樣的故事不有趣嗎?
最后,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說的是,時間就像滾滾巨輪,從每個人身上無情的碾壓過去。
誰又能說新一輩未來不會變成被淘汰的老一輩,老警察艾德感覺力不從心了,發生的犯罪他越來越掌控不了局勢,就像待宰的羔羊一般,無法把控命運了,默不作聲在角落里蜷縮。
那只羔羊,未來是你,未來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