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和電視不同,因為時長原因,篇幅內容肯定是有差別的,再加上電影還要保持商業娛樂屬性,那么肯定得省略一些角色的過往,重點突出事件。
換言之,在萊曼看來,漫威電影突出的是英雄們的史詩,是漫威宇宙的大事年表,講得是英雄的豐功偉業,少有日常。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沖突明晰,敘事明快,但缺點是不易親近,少了許多煙火氣。
但要開發漫威電視劇系列的話,萊曼是想往英雄們的個人傳記這種類型方向塑造,給出更豐富的細節,還可以為電影宇宙或者一些勢力做鋪墊。弄好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是以,萊曼對這兩個領域都非常上心,并沒有說拍電視吃力不討好,沒有開發電影賺的多,就不重視。
找到福克斯電視網高管艾薩克的電話撥過去以后,有些事就好談了。
......
對于最近電影市場上的情況,《鋼鐵俠》成績如何,有多賺錢,想不傳到福克斯高層的耳朵里都不可能,偶爾關心一下,當做一個成功案例分析分析市場經驗也是很有必要。
再然后,他們就得到了一個消息,萊曼親自打電話約談合作。
福克斯高層有些懵,又毫無準備,等知道以后卻也沒搞懂萊曼打得什么主意,為了夜魔俠的版權專程相邀?難道這之中是有他們沒有發現的價值?這么重視?
但,不可能啊,福克斯自己都拍過夜魔俠電影,哪會不知道版權價值如何。
再者,《鋼鐵俠》的成功,以及之前的幾次合作,讓福克斯對螢火蟲的態度不錯,畢竟一起“雙贏”過,提供渠道分潤影片收益。
但又害怕是不是自己“慧眼不識金”,萬一交易了版權,結果被啪啪打臉,這就很糾結。
畢竟,萊曼的眼光是眾多電影人當中公認的好,實打實的戰績支撐,不會真把人家看作是瞎搞、碰運氣。
“說說吧,各位,對這件事怎么看?”
一眾高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聽著總裁比爾-麥克尼科發話,“大家覺得這回萊曼說得合作,公司該怎么做?”
艾薩克是最先接到電話的人,也知道漫威對收回流落在外的英雄版權的積極性——從近期多次聯系各家制片廠來看,確實很積極,于是他想了想,先開口給出自己的意見。
“夜魔俠放在版權庫里也沒給我們產生多少價值,與其繼續捂著,不如聽聽萊曼那邊能給我們什么好處。反正不冒風險。”
“那會不會是《鋼鐵俠》成功后,他們制定的拍攝計劃里有《夜魔俠》?我想,能不能合作開發,繼續保有版權。就像華納重啟《蝙蝠俠》一樣,讓螢火蟲承擔制作、提供資金,福克斯負責宣發,握有版權?”——意思很明確,讓漫威打工。
有人反駁道:“萊曼沒這么傻吧,夜魔俠的版權我們簽的有限制,就算他們不提,等到10年也會回到漫威手上,何況那個項目還是失敗的,可能只是想回收版權了?這事看來漫威還挺執著的,連水晶天空影業去年剛開發的失敗項目《惡靈騎士》相關的版權他們也在聯系回購。”
“我也覺得是。僥幸拍了一部成功的《鋼鐵俠》并不能說明什么,漫威7000多個角色,難道個個有開發價值?夜魔俠怎么失敗的?不就是觀眾不買賬?”
“眼下最大的問題是萊曼領導的漫威影業準備如何,看他的意思,這回主動聯系要是一點主意不打肯定不可能,但要說能有怎樣的作為,卻是未知的。我傾向于談談。”
“重啟不是不可能吧,環球跟漫威不就重新合作拍了《綠巨人》?但我也覺得夜魔俠太有風險。”
眾人還在發表看法,短時間內是達不成統一意見了。
“好了,各位的意思我也都明白了。那就約個時間,請對方過來聊聊。散會。”——還是做了決斷。
......
福克斯的訴求姿態放得很低,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夜魔俠的版權確實就是個雞肋。
那時候還是03年,《刀鋒戰士》、《蜘蛛俠》的成功讓福克斯請來馬克-斯蒂文-約翰遜——《惡靈騎士》的導演也是這位老兄,外加本-阿弗萊克+珍妮弗-加納等演員主創,計劃花費5000萬預算也搞一部超英片蹭蹭市場熱度。
結果后來一路提到7800萬才拍完,卻只在全球取得1.79億票房。
可以說,對比支出,運作成績是相當慘淡的,直到后世福克斯歸還版權給漫威,都沒能補上開發項目的虧損部分。
這里面的原因呢,對福克斯來說自然是觀眾不買賬,開發失敗了,但其實對觀眾來說,這片就是不好看,所以才沒多少人支持,影片口碑也是撲的——IMDB評分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