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本身因為營銷過頭,觀眾期望太大,市場口碑并不算很優秀,再加上《**都市》的人氣積攢,10年等待一波爆發,又很對廣大女性觀眾的題材喜好,如果這些天去到街頭逛逛,看看電影院排隊的影迷,就會發現女人們的錢還是好賺的,前提是她們樂意花這些錢。
當然,相比《暮色》引發少男少女的瘋狂,《**都市》的年齡分布,普遍大一些,以姐姐輩居多。
因為《**都市》的電視劇是1998年在美國HBO電視臺首播,然后才逐步火遍全球,成為女性人群里的一種文化現象,而當時的那批觀眾,此時成長起來成為影片主力,大部分都超過30歲了。
再加上市場上以女性觀眾為主導的影片又實在太少,一般大家會覺得浪漫愛情喜劇是“女性專屬”,可其實仔細研究觀影市場分布的話,好萊塢流行的浪漫愛情喜劇具有很大一部分的男性導向,女性并不總是觀影主力。
嚴格意義上來說,《暮光》系列、《普拉達》、《天使愛美麗》以及這部《**都市》等作品才是更純粹的女性向影片,而不是女角色多卻圍繞男主發展的偽女性題材。
要知道,舉例的這幾部都是女性占比超7成,剩下的再去掉陪女朋友或者老婆不得不刷片的男同胞,這個比例會進一步向女性擴大,典型的賺女粉錢。
市場報表一出,《**都市》首周末百分之85的女性占比奪得冠軍也是再一次讓好萊塢的電影人們知道女性觀眾的市場潛力有多大。
或許也正是因為能滿足女觀眾的觀影需求的片太少了,能出現一部水準之上、更徹底的小妞電影才如此的受到女性追捧。
《**都市》也跟《暮色》一樣都不怎么需要宣傳,靠著自來水,很多女性觀眾都是自發結伴觀看,邀上三五閨蜜,享受著這難得的只屬于女性的美妙時光。
你能想象,許多女性看完之后,立馬買票再看一場的嗎?
此情此景,讓人不免覺得這個社會對女性還是不太溫柔,連電影題材都是以男性為主,什么科幻、什么超英、什么動作、什么冒險,幾乎好萊塢此時流行的熱門題材全是男性向。
所以當《**都市》釋放了善意,加上片子拍得不錯,很容易就得到了足夠的回報。
非要說成功在哪方面的話,總結起來就一句——永遠不要低估女性的錢包深度和消費力量,哪怕影評人對此片是以批評嘲諷為主的,欣賞不了女性向,認為嬌柔造作還矯情,觀影熱情依舊高昂。
不過影評人這種生物,有時候反著看也是對的,畢竟他們極力看好的影片,少有票房盈利。
而在評分方面,《**都市》爛番茄新鮮度百分之55,媒體綜評54,雅虎得分B-,卻具有完全不同于口碑的成績。
就跟《暮色》遭噴一樣,女孩子們也不在乎別人罵這電影是爛片,畢竟水星人理解不了火星人,把評論當空氣才是正確做法,而對于只預計了2500萬-3500萬美金開畫的華納影業來說,他們早已喜出望外。
同樣的,因為《**都市》強勢登頂,《水晶頭骨》直接下挫百分之53,入賬4600萬美金,但票房方面已經累計2.169億,依舊體面;
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榜單第三名不是更晚放映的《凱斯賓王子》,而是耐力如同鐵人般持久的《鋼鐵俠》。
票房再跌百分之30后,入賬1400萬,是繼《諜影重重3》以來又一部前五周票房均超1000萬美金的超強之作,1400萬美金更是有史以來第五周收入的第二——第一是《納尼亞王國1:魔衣櫥》。
影片上映31天,全球總票房5.37億,北美累計2.846億,登上全美最賣座Top50的第35位,而且還存在更進一步的市場空間。
至于迪斯尼大作,跌勢實在太猛,本周又滑落百分之44,入賬1300萬美金,本土收入1.157億還只有前作《獅子、女巫和魔衣櫥》的一半,沒有半分樂觀回暖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