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的團隊也需要一些保障。”
“這方面我也有考慮到,我會拿出百分之5的期權給予這些優秀員工。”
都這么說了,布蘭登和馬克也沒什么好猶豫了。
隨后的時間,兩人也就不再提起股份交易的話題,反而好奇于好萊塢的生活向萊曼打探娛樂圈的消息。
滿足了兩技術男對花花世界的一些猜想,萊曼帶著瑞恩告辭離開。
等上了車,萊曼這才透露有關賽事方向的布局,“瑞恩,有些事想麻煩你做,等下,你去一趟CAA,讓約翰遜聯系獵頭公司,幫我挖幾個有賽事運作經驗的人,然后讓他們去韓國、日本、越南、歐洲等地尋找游戲代理商。”
“這款游戲真能成功嗎?”
“放心,由我們負責運營推廣,肯定不會差的。”
前世企鵝沒接管之前,拳頭的推廣模式那么差勁,在美國市場都有了一定影響力,坐擁藍蝶的宣發渠道以及跟索尼暫時的合作關系,還怕比前世的投放級別更低嗎?
而且很多人有一個誤解,那便是《英雄聯盟》確實很依賴企鵝那強大的用戶粘性,但不代表這款游戲本身普適性不強,君不見,企鵝也不是代理每款游戲都能成功,虧到停服的也不是沒有,所以,千萬別把成功的因素歸結在一個點上。
“好吧,我會找人去做的。”
搞定這件瑣事,萊曼對于布局游戲的計劃也就更加有底了。
在他看來,《英雄聯盟》能成長為日后那樣受眾基礎極為廣泛的原因,很大助力就是模仿NBA開始逐步建立的賽事體系。
畢竟,游戲的壽命一直不長,比較典型的就是暴雪旗下開發的各類大作了,幾乎都是火爆一陣子,玩家又迅速流失,《英雄聯盟》自然也會經歷這個階段,但因為賽事體系的存在,又經常能讓老玩家回歸,或者工作了,不玩了,也會花點時間關注。
不得不說,這也是游戲史上濃墨重彩可以借鑒成功經驗的案例。
而另一邊,拳頭得到大筆資金,也是采納了萊曼的建議,開始招聘人手,繼續優化。
對于這種事,他們這些人可比萊曼積極,畢竟能在自己手中做出一款被玩家認可的產品,那種滿足和愉悅感,是很容易理解的。
就這樣,又過了兩日,紅蜻蜓游戲與經濟體育部門漸漸填充人手后,馬上就開始了工作。
此時各地區的代理商有實力的就那么幾家,大家都知道該去聯系哪些廠商攜手合作。
事實上,找上門確實不難,難得是打動人家愿意支付代理費用以及投入相應的資源,哪怕拳頭給出的條件并不高,只要求地區游戲營收利潤的百分之20——
網易后來代理《魔獸世界》需要分潤地區營收的百分之55,可見暴雪的強勢(前一家九城還只給百分之25呢),更別提代理費用高達2.1億美金......當然,此時的拳頭跟暴雪肯定還沒有比較的空間,底氣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