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螢火蟲同樣暗戳戳的回應換導一事,諷刺《小紅帽》找不準定位時,遙遠的東方,王建霖同志破天荒的在勞碌的地產業務奔波之間,問起了院線的事。
“這么說,《超體》很受觀眾的喜歡?”
“是的,首周入賬1.1億元票房,開畫數額在這種等級的投資項目里表現得很優異。”
“螢火蟲被引進的那些電影,好像總能賣座?”
萬D院線的總經理想了想,點頭道:“他們的票房產出很穩定、很高效,基本沒在內地影市失利過。”
聽到較為肯定的答復,王建霖沉思了會。
有這種印象,尤其是對一家海外制片廠來說,很夸張了,引進片能產出效益很正常,因為中影本身都是嚴格篩選本身證實過市場的作品,但這不是說引進來后一定能符合內地觀眾的口味,產出十分高效本就不是什么很普遍的事,尤其是涉及國際發行和文化地域門檻的限制等等額外因素。
而這么一件不普遍的事發生在螢火蟲身上變得普遍,難免會讓人多想。
良久,王建霖同志又說起了另一件事,“收購AMC的事進入正軌,萬影跟螢火蟲的合作也應該有個具體的章程,對了,申請引進牌照資格的事,還沒有眉目嗎?”——萬D收購AMC,除了成為國際性的院線商,掌握更多的份額,也是側面發力,讓上頭松開只有中影、華夏制片廠獲得引進指標的口子(我都打到好萊塢去了,總不能美國電影我都能上映,內地反而沒有一點引進決策吧)。
“......茲事體大,還在研究。”
“繼續使力,另外,合拍進駐行業下游的事,也要加快。”
院線經理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畢竟,當初的派拉蒙法案怎么規定的,他們就是怎么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資本嗎,壟斷的,定制行業規則的,才是最賺錢的。
何況,利用影視產業的虹吸效應帶動地產版圖升級附加值,也是一大好處,通過獲取電影的形象資源,加深競爭壁壘,簡直一舉數得。
從這方面看,對AMC的資產評估、收購洽談、爭取政策扶持,以及通過跟投螢火蟲,資源互補孵化內容,從而提升萬D自己的內容制作能力,是并行的兩個核心,缺一不可。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內容反而是不容易通過資本運作獲得,他們也不可能跟螢火蟲好到穿一條褲子,充其量,只是戰略合作“伙伴”,暫時不擔心螢火蟲會不待見他們罷了。
做院線的都懂,他們需要好的片源吸引觀眾,難道制片廠就不需要好的檔期、銀幕資源了嗎?尤其在歐美等地,反壟斷法的存在,以及派拉蒙當初被強制分出去的院線勢力,無不警告著剩下的制片廠,引后來者戒。
既然不能自產自銷,那就只能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總的來說,螢火蟲也有迫切的需求,這種需求,跟萬D的利益相符。
“你去一趟吧,順便盯緊融資事宜。”
“我吩咐一些工作,明天就能走。”
王建霖點點頭,揮手讓他出去了。
......
“萊曼的私人電話打不通,公司聯系的話,他的助理說他在去華盛頓的飛機上,要去探班電影的拍攝,具體什么時候返回也不肯定。”
次日,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