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熱鬧啊。瞧著里面的聲音,我都覺得觀眾口碑不會差。”
影院排班的間隙,一位負責實時問卷調查的白人一邊感受著《雷神2:黑暗世界》放映的氣氛,一邊跟著旁邊休息的售票員聊天,“我跟你打賭,今年的暑期檔絕對是個影市高昂的季度,很多制片廠都有大動作啊,連《雷神》這種續作都為了搶占一點放映空間提前了2周,可想而知檔期排映的壓力。”
售票小哥有些不爽,影市情況好,對他來說卻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就一打工的,票賣得多少,時薪也不會漲,反而如果沒那么多觀眾看電影的話,他倒是能清閑些,他反駁道:“你怎么知道這不是個個例?而且這才是第一天,是有粉絲濾鏡的,說不定后面就下去了。”
“你下一場的票都賣光了吧。”白人樂呵。
“怎么了?”
“雖然你說得有道理,但據我昨天晚上收集到的一些問卷數據來看,群像顯示《黑暗世界》的觀看體驗來得比第一部更優秀一些,各個年齡段的評分普遍有不等的增長。所以,你還覺得它有崩盤的風險嗎?”正巧這時,觀眾開始大規模的退場,白人觀察著最先出來的幾人滿意的神態,喋喋不休的討論著角色、劇情的做派,一副過來人的模樣,繼續道:“就看這架勢,討好了自己該爭取的標簽粉絲,怎么樣都不會比第一部差。追劇加成還蠻可觀的。”
仿佛是在印證一個專業的電影調研人員的話,一部分觀眾停下腳步接過問卷刷刷的填寫后,大部分給出的評價都在及格線之上。
且清一色的在評語里,給到了托爾、洛基這對兄弟的正面好評。
說得再詳細一點,觀影后,超過8成以上的人打分為B,打分為A的更是占到其中的一半。
當然了,這肯定存在粉絲濾鏡的不客觀主因,但對觀眾來說,評價給得隨意一些也沒什么好說的。
因為站在電影出品方的角度,這種不客觀其實是客觀,他們喜愛的感覺越盛,轉化為自來水的比例越高,他們也是最愿意在IMDB、爛番茄、雅虎、推特、臉書等表達自我觀點,展示自我生活的個人媒體平臺為《雷神2:黑暗世界》說好話建立好形象的一群人。
......
“《黑暗世界》的公映情況怎么樣了?”
同一時間,獅門影業,喬恩-費勒梅整理著手上的文件,突然問。
“還是一如既往的順利,甚至情況更好了。”發行部門的高管苦著一張臉,“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個好消息,當然了,不幸中的萬幸,我們的電影是喜劇,投資額度不高,受眾群體的重合度也不多,收回成本的壓力沒那么大,但也肯定會被這種賣座的風潮影響就是了。”
嗯,充其量就是本來票房能小賺一筆的放映預期變成了靠線下獲利。
但沒辦法,電影業務就是如此,你不僅得保證影片拍出來有足夠的觀眾市場,還得考慮同檔期有沒有大鱷。
很顯然,對于其他同屏競爭的電影來說,《雷神2:黑暗世界》就是那條大鱷,尤其它的戲劇性比第一部還要有曲折的時候。
不過,難免如此嗎,一年就12個月,再加上獅門的產片量正處于擴大的階段,廠牌與廠牌的碰撞只會發生的更頻繁。做好自己就行了。
“情況更好的話,豈不是《雷神2》首周開畫會過億?”喬恩-費勒梅的聲音不自然的提高一截,“《雷神1》我記得是首周8000多萬吧,現在影院的放映規格增加不少,票價也上揚了一部分,市場本就對特效大片有利。”
“大概率會發生。”發行高管說道:“漫威的粉絲很有依賴性,他們對如何加深粉絲的好感也很有手段,根本沒有停緩全球影響力的腳步,照這樣下去,他們原創一個角色都是流量。MCU的建立,引流效應太瘋狂了,觀眾為它瘋狂,市場為它瘋狂,連資本都為它瘋狂,現在去吃快餐,有復聯同款,去買車,有鋼鐵俠同款,去買燈具,都有美國隊長的標識,生活各處都是它們的身影,群眾想不熟悉它們都不行。”
“誰讓它們的效果好呢。”喬恩-費勒梅已經無數次這么想了,但面對現實也只是道:“等影市的詳細數據出來了,記得發我郵箱。”
“好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