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劇本是定下來了,服裝、道具和幕后人員的配置怎么樣了?”萊曼問。
“已經向工會和各大經濟公司招聘擁有戰爭、寫實、奇幻方面有經驗的幕后工種了,拍攝準備的話,大約6月前能搞定,不過,演員的話,劇中露臉的角色很多,我們還沒有發起大型的試鏡篩選工作。”
“主配角的條件范圍梳理了嗎?”
“梳理了。”2DB回答。
“emmm......”選角也是大事,而且相比幕后儲備,這種臺前的第一印象的建立反而更容易炒作,提升劇集輿論。
萊曼坐在座位上沉吟了會,“這樣吧,等過幾天,先把劇集已經立項的消息放出去,等到消息炒熱后,有了流量,可以委托雅虎或者谷歌的娛樂新聞板塊建立一個選角網站,讓書迷參與到篩選工作中來,提前加深改編聯動。”
“很不錯的方案。”2DB第一個響應,主要也是兩人被收編后,第一次接手這么大個項目計劃,積極的同時也對公司很有好感,“適當的參與感有利于拉近觀眾的距離。”
瑞恩則從實際出發,“《冰與火之歌》在海內外擁有億萬書迷,能通過這樣一個舉動提前挑起他們之中一部分人的熱情的話,起碼能保證播出的時候已經穩住了我們最想抓住的核心群體,甚至說,用流量帶動路人的參與,從而擴大《權游》或者原著書籍的受眾基礎。”
“那好,先定個規矩吧。”萊曼深處圈內多年,一些營銷手段也是信手拈來,“等到第三輪試鏡之后,就把各角色的競選人員簡歷附帶一份試鏡影像傳到網上,讓書迷決定最終由誰出演,不過,能參與到第三輪的,首先,劇集長約,這是沒得跑的,第二,無極端的政治言論,這個需要提前查探清楚,我不希望這方面爆雷,懂嗎。這是部受到很多地區歡迎的奇幻巨作,天然具有國際性,對任何國家、地區或人民的辱罵指責,不管是腦子有問題,還是無心之舉單純口嗨,這樣的人都不要放進來。”
《權游》可是琥珀視頻一舉奠定用戶基礎,走出美國擴展泛大陸業務的王炸,萊曼不想看到一丁點的地緣歧視對劇集魅力的負面打擊。
與其后面花費資金公關,不如提前防患于未然。
怎么說呢,在圈內待久了,萊曼也知道很多演員本身的素質就不高,加上美國就是有那么一群白人至上主義思維的腦癱,很多煞筆事,現在聽來,簡直可笑,是損失了廠牌輿論的,都能出現,他就怕這個——迪斯尼,花木蘭,充滿了白人高高在上的不屑做出來的電影,這么大一家國際廠牌,是請不到內地優秀的編劇、服裝造型乃至歷史學者嗎?能,但無所謂,丟出來一坨x,還自以為理解到了精髓。賤不賤訥。
別人他管不了,但曼恩傳媒出品的內容,永遠以服務大眾為主,而不是淪為權力、政治風向的附屬品。
在老板親口強調的正事上,2DB身為實際的劇作人趕緊保證,“放心,我們一定把關好。”——美劇,大部分都是編劇做主,因為分集同開拍的緣故,對導演職位人選的數量需求很多,導演話語權天然下滑。
“風格按照原著來吧,寫實一點也不怕,只要那些太過頭的內容稍加錯位一下就行。”
哪怕不在HBO播放,萊曼也遵循了殺伐、**與人性幽暗的主基調,反正除了迪斯尼,哪家廠牌都不會把戰爭拍得唯美,主要區別可能也就是露骨鏡頭的多與寡而已。
但不管怎么制定拍攝傾向,《權游》終究是在描繪鐵王座下的荊棘與累累白骨,沒了那些沖擊性質的鏡頭,這部劇可就少了太多的味道。
而影視行業,不正是因為類型的多樣性才繁榮起來的嗎,固守一種模式,而不是按照劇集的題材本身落實拍攝,難免刻意。
“一億左右的預算,用電影的視聽語言和服化道拍攝一部電視劇,這待遇......螢火蟲這樣的制作公司為什么不在70年代出現呢。”
旁聽了整個例會的喬治老爺子心里只有這一個想法,如果這都不能讓書迷、讓全世界的觀眾滿意,他也不會去苛刻影視公司不作為。
想到曾經被改編成一坨x的《夜行者》,老爺子直搖頭。
好萊塢從沒變過,哪怕資本的入侵,帶來了充沛的資金,整個制片大環境看起來是向著更自由、更豐富的方向轉變,但實質上,還是專注于市場分析、受眾調研下的紅線預算,即:不敢打破常規。
他們覺得題材的受眾面天花板就在哪里,所以迪斯尼悔死了《阿凡達》,CBS也會非常后悔沒抓住《權游》。
機會已經給了,因為顧慮太多而錯過有什么好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