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新劇《權力與游戲》已經立項。據悉,此項目改編自喬治-馬丁的奇幻巨著《冰與火之歌》,片方立志打造一部高規格的劇集,還原書中的權力紛爭、風景原貌。”
“驚!奇幻劇集據《權游》的預算開到了驚人的一億美金,單季制作費用突破行業新高。”
“螢火蟲不甘寂寞,目標直指奇幻史詩。
這幾年,螢火蟲的電視部部門出產了諸如《越獄》、《行尸走肉》、《怪奇物語》、《絕命毒師》等精品劇,但毫無例外,場景都聚焦在較為狹小的空間,所以,這次在空間敘事上的嘗試,能否成功,改變以往的視聽語言,實在讓人期待。”
“螢火蟲誠邀行業人才,并決定選角部分公開化。”
“你想選出那個你心目中的角色嗎?詳情請關注雅虎新聞的娛樂板塊或IMDB建立的《權游》頁面。”
“久久便有改編消息,書迷們期待許久的《冰與火之歌》的改編權落至螢火蟲,是一億預算,是過往口碑,還是行業制作實力,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們電臺現場連線了一位參與者。”
消息在宣傳人員的有意推動下,很快就傳了出去,并以極快的速度擴散。
主要也是《冰與火之歌》在西方奇幻的圈子熱銷起,有關搬上熒屏的小道消息每個月總能冒出那么幾條,無數廠商、投資者在喬治老爺子面前鎩羽而歸,作者本人態度很堅決,這是爆點一;
二,媒體也是被嚇到了,這就跟當年HBO為了增加付費群體的依賴性,突然放話要跟斯皮爾伯格合作監制一部二戰劇,預算還一路綠燈,給了大家很大的震撼;
三,題材本身的曲折性引發了討論,在快速擴散的流量面前,蹭蹭也沒關系,更別提雅虎娛樂的主編覺得很有炒作性,主動提了一把,各取所需。
別的不說,一億預算放到電視劇領域就已經是天價劇集了,這就是噱頭,更別提還是奇幻題材。
畢竟,這個圈子偏小眾,也不吸引小女生,平時好像不起眼,都在相應的地盤待著,可這些人一旦爆發能量,卻是極為的狂熱,事實上,當初《權游》能在HBO破圈,各地書迷的二次創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制片方沒給錢,他們自發的制作各式地圖、用剪輯軟件制作相應內容,或是角色、勢力的介紹,顯得極有耐心和精力。
為什么?不知道,可能相對封閉就相對相性親近,團結起來更有戰斗力吧。
路人一臉懵,瑪麗蘇女孩也一臉懵,一部劇嗎,至于嗎,跟放長假似的。
總之,只是一個立項信息而已,除了披露了一點資金上的大概區間,網絡上:以推特、臉書以及聊天室為主的用戶平臺,《冰與火之歌》的書迷那叫一個活躍,簡直稱得上一句奔走相告,普天同慶。
“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螢火蟲,拍好啊。”
“喬治老爺子終于肯啟動改編了,就是不知道剩下的劇情他什么時候寫完。”
“沒別得,不管是明年播,還是后年播,只要沒拉跨,這部劇我追定了。”
“嗚嗚嗚,我竟然在有生之年看到《冰與火之歌》開拍的消息,也有可能看到它的上映,我想哭。”
“我也想哭,15年了,隔壁的內容都拍了一半了,技術上明明不成問題,還是慢了這么多。不過,小心也有小心的好處吧,至少這一次我看喬治老爺子選得制作方很靠譜。想想,人家連《阿凡達》都敢投拍,《權游》忽然也沒那么難。”
“不說了,萊曼-拉斯特以后是我最喜歡的導演,沒有之一!!!”
“......”
高興、激動的,也有人擔心拍不出那種味道的劇集,但無論如何,書迷首先都有了一個共識:
拍了先看,不好看再罵死。
至于好看?往死里吹。
類似的現象是原有IP改編內容的常客,無非是更熱情還是相對熱情。
用行業內的一句話就是:已經從書籍、漫畫建立一定印象的用戶對影視內容的敏感度遠遠高于原創作品,尤其表現在自發的積極性、消費性、以及對內容的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