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晴。
已經是票選結束后的第二天了,除了書迷們還在討論,顯得整個事情還有些熱度,媒體們迅速轉移目標。
一早,新線攝影棚內。
幾位劇務、制片正在督促劇組人員搬運道具、服裝和拍攝器材,時間很緊,他們今天就得慢慢從美國去到北愛爾蘭集合。
演員們倒是沒必要今天就走,但也得這兩天乘坐航班。
另外,三位導演昨晚就飛過去了,等一整套程序走完,差不多能保證下周開機。
當然《權游》是步入了拍攝正軌,但對萊曼來說,生活并沒有過多改變,他所操心的事情依舊有很多,首當其沖,就是接檔《雷神2》的美國隊長續作。
目前,《雷神2》已順利過6.5億,拋開多了2000多萬的1.7億拍攝資金,此刻的盈利率都只會比第一部高出一截,這里面除了漫威日益增長的受眾圈、擴大的品牌形象帶來的好處,其余更多是第二部本身的故事性要強些,或者說角色系列的發展面大了,能講的東西更多,戲劇性更優。
其中,市場部進行的一項數據統計也很有意思,大家發現在2000年出生至今的少男少女中(10歲差不多是童年邁入青春期的年齡段,開始有個人傾向很明顯的事務認知度),漫威的影響力成倍遞增,往上數一輪,是《哈利-波特》的天下,再往前,還有斯皮爾伯格掀起的《ET》、《侏羅紀》狂潮,換句話說,漫威正重新抓住新生群體的心。
這一現象,對漫威來說不陌生,當然不陌生也是指的是在美國漫畫出版的黃金時期,它跟DC輪流坐莊的上世紀6、70年代,就經常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讀物榜單前列。
至于這種現象意味著什么,可能也不需要明說。
在新一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人心所向能有什么樣的威力看看《哈利-波特》就知道了,它就是上一個10年里運作得最為成功的品牌。
而重新握住這樣的入場券,用漫威娛樂總裁大衛-麥索的話來說:“就是在競爭中贏得了未來。”
或許是從08年《鋼鐵俠》起,用成熟的制作理念推動MCU,又或許是伴隨著每一部電影的放映隨之而來的高額流量集中,再或許是利用漫威的高效性結成的利益網,導致在各個領域,在生活的各個角落無形中穩步建立的漫威品牌文化,總之,它正成為新生群體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對此,漫威娛樂的漫畫出版好像又變得有前景起來,大衛-麥索當即決定部門擴增招聘,加大對漫畫業務的投入,雖然比起電影、電視劇、游戲授權等,這個業務人工成本,本來就高,也賺不到幾個錢,常常還是財政支出的增加項,但是如今市場形勢好,對品牌的經營投入也總是要長久的,也就不在乎這點支出了,只要能贏得更多的未來,還怕變不了現嗎。
而在另一邊。
當《美隊2》的后期團隊休整定型后,出于對質量的信心,也是給院線更大的信心方便要銀幕,藍蝶影業和索尼-哥倫比亞的發行團隊一致決定廣邀各大代表、審片人員前來試映。
好萊塢的制片廠一直有這么個現象,即事先簽下放映條例但又死死捂住放映內幕的電影,大概率不怎么樣。
好片是不怕提前營銷口碑的,但爛片不行,越營銷這方面,期待越高,觀眾的失望越大,很容易引起市場的連鎖反應。
螢火蟲內部的放映室里。
當巴基和史蒂夫相愛相殺的畫面出現,伴隨著強烈激昂的音效,美隊送掉了手中的盾牌,他累了......
試映結束,燈光亮起,坐在座位上的一群可能是對市場判斷最為敏銳的家伙都嗨了起來,他們嗨當然不是電影有多震撼、有多出彩或者有多新鮮,而是單純的知道《美隊2》會贏得受眾群體的青睞:好友相爭最后又用友誼感化的一幕既有戲劇性又非常可惡的抓住了觀眾想看的點。
兩人的攜手回歸,大團圓的完美結局當然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