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3200萬,午夜場4300多萬,公映首日9107萬。哈迷這次都瘋了,大晚上的擠在影院里只為一睹為快,巨幕影廳更別提,票都賣到下周去了。”
已經是8月5日了,環球跟漫威有關的談判拉扯還在繼續,當然拉扯的只是些細則問題,比如宣傳費、劇組管理、以及優先流媒體授權琥珀,大方向上,對方明顯存了交予開發的意思,也認同五五分賬和其他角色版權的共同開發。
同時,這一天也是萬眾矚目的《哈利-波特》最終章《死亡圣器:下》第二部分在首輪54個地區同步公映的日子,除了英國提前了三天照顧了下那邊民眾的情緒,大部分人都是這一天才能跑進去影院狂歡。
“這確實是一場狂歡。”利亞姆放下影市報表說道:“前作北美首日6100多萬,下篇比上篇漲了3000多萬,幾近一半,我估計這部電影的全球首周累計奔著4億去了,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票房累計速度最快的一部。”
“沒辦法,這就是情懷啊,10年營運,一朝結束,看看臉書和推特上有多少人在呼應、轉發相關信息就知道了,在這樣的時間點,觀眾原本只有百分之90的熱情也被鼓動到百分之150了。”
“也是,明明下篇比上篇的戲劇性沒強什么,矛盾沖突也是延續上作,觀眾口碑卻爆炸的夸張,遠超之前的任何一部。我就想不明白在影評人砸出將近200多個番茄后其首日新鮮度還能維持在97%,imdb評分也高達8.7分,5000多個人呼應投票。”——IMDB的訪問量并不高,5000多人直接就刷新了開畫首日的評分人次記錄。當然,這里面也有哈迷是被陪伴成長的90后類似的主因。
“哈哈,我就想知道這樣的好事會不會發生在《暮光之城》的完結篇上,而且,華納推送的這些營銷話題我們可以學一學。”
“學倒是能學,但我感覺效果不會很好。”利亞姆頗為中肯,“當初我們分為上下篇就有點吃流量炒作的意思,且下篇的故事性真沒上篇高,很多迎合市場的段落上篇已經放了,再加上《暮光》的受眾群體太單一,被罵了這么多年,那些人該罵還是會罵的,太兩極分化公關方面口碑公關方面根本搞不了。我覺得能跟上篇的成績保持一致就很了不起了。”
“那就要看《暮光》影迷的情懷值幾個錢了。”萊曼倒是無所謂,這個系列已經給他們和獅門帶來太多的利益了,拍攝經費又不像《加勒比海盜》那樣漲得夸張,怎么看都沒有虧錢的可能。
“對了,《斯巴達300勇士2》的宣發流程制定的怎么樣了?”
“我們是9月放映,剛好踩著暑期檔的余輝又避免了跟《哈利-波特》這樣的流量大作競爭,至于市場方面,只能看觀眾接不接受了。”
......
漫威影業的辦公室里。
凱文-費奇并沒有去注意《死亡圣器:下》的票房風潮,他自己手上的事都忙不過來,管華納賺了多少錢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