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分賬。”
“這……這,它的定位不是鷹眼嗎?萊曼,凱文,你們怎么會想到給它拍個單人項目?它撐得起投資嗎?”
杰夫-希爾確實不能理解,他哪知道萊曼早盯著納摩了,之前立項綠巨人續作,納摩只有一點點戲份,環球高層都覺得是“抱團”策略讓漫威吃到了紅利,掌握了財富密碼,所以才要求經營權共享,哪知道坑在這里。
嚴格來說也不是坑,而是認知差,萊曼明知道納摩有成為下金蛋的公雞,卻沒向環球透露半點覺得它很有開發價值的心思。一味的拿綠巨人說事。
“我們的想法是把它拍成一部海底阿凡達,水下潘多拉,從題材上來說還加入了探秘尋寶等元素結構,火的可能大于遇冷的概率。”
凱文-費奇跟著開口,他就是被萊曼這么描述的一副前景給打動的,“想想看,一部有關深海英雄的故事,場景也從陸地、城市、宇宙換到深海,這本身就比較有新鮮感,現在市面上,有一部講述深海之王的電影嗎?
沒有吧,那海王納摩一出,起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作品,噱頭拉滿。”
杰夫-希爾順著這個思路一想,有些被打動,突然,他又樂不出來了,因為他發現納摩本來應該是他們公司的獨有產權,結果為了綠巨人的續作放來了……FXXK,我的成績。
“哈,好項目。”他略有些不爽的嘲諷。
“你想多了。”凱文一眼就看出他在嘲諷什么,“不是你們催著要立項綠巨人,我們也不會想到引入納摩的海嘯侵襲事件加工成情節矛盾。而沒有納摩在續作中的出場,它的單人作品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貴方不看好《海王》,不想立項?”萊曼也問。
“哼哼。”杰夫-希爾呼哧帶喘,嘴上卻不硬氣,“當然要拍。”
“放心,沒那么多困難,劇本我都帶來了。”凱文遞出劇本給對方,也是滔滔不絕的講起整體的設計思路。
“納摩首先會在《浩克2》中出場,借助綠巨人的人氣預熱,給觀眾一個先期印象,接著順勢推出單品。浩克總不能沒人氣吧。”
“嗯,綠巨人是有觀眾基礎……”
“何止是有,綠巨人比雷神的人氣還高,傳播度更廣,到時候《浩克2》暑期放映,我們保守估計它全球5個億……5個億是小目標吧。”
“是,應該能賣出這么多票房。”
“別應該是,就是得有。你們環球占了很大的便宜啊,當初兩三千萬買走綠巨人,現在保底都能產出5個億,但誰讓我們都是為了MCU好呢,大家合作掙錢,擴大市場,吸引觀眾,也是好事。
我們不拍,觀眾也會被其他娛樂方式吸走,大家都是一個陣營的人。”
自從去年的營收破250億,穩居一線大廠的門檻之后,萊曼底氣更足,他背著手繼續舉例納摩立項的好處,“到時候綠巨人續作成績只要不差,就有充足的輿論環境讓我們兩家炒作新角色納摩,再經過一年的形象沉淀,基礎雖不會特別廣,但概念風險也天然降低了許多。
等到明年暑期一推,影迷之間聊起來也能認可,對我們的宣傳工作也方便開展。”
萊曼模擬著項目前景,“這都是看得見、想得到的,就好比《復聯》讓洛基大火,《雷神2》不就繼續在兩兄弟身上作文章,然后又大賣了嗎。我們的創作都有跟市場風向取經。海報上的詞我都想好了,威震七海,納摩歸位,你瞧著這想法有市場沒?”
杰夫-希爾已經服了這兩位的腦洞和思維了,想著星爵都能被炒熱,有過鋪墊的納摩好像也沒什么風險可言——在可能的利益面前,環球CEO心里也沒什么被算計的不滿了,臉上也出現憧憬的笑,“有,有,繼續說說。”
“人氣基礎有了,炒熱角色概念的時候我再讓漫威漫畫做一套《納摩》的期刊,配合《無敵浩克2》放映時打折發售,能不能增加漫畫方面的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