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耶律大石連忙給燕然寫了封信,派心腹將這封信向大宋汴京,燕家侯府送了過去。
當這封信送交到燕然手上的時候,距離兩國國師斗法之戰,已經過去一個半月了。
……
眼看著到了年底,汴京城里正是滴水成冰的天氣。
冬日來臨之時,百姓的日子越發煎熬,而那些身穿皮裘,飲酒作樂的高官顯貴,卻是歌舞升平,滋潤得很。
燕然看著耶律大石的信,越看越是眉頭緊皺。
照這位老哥信中所說,他告訴了自己一個重要的情況。
耶律大石說之前的幾年間,在金國和遼國作戰時,遼國那邊發現很多次重要的戰斗,其實并不是失敗在戰場上,而是輸得不明不白。
不是臨到接戰之時,遼國將領被刺殺,就是軍隊調動之前被敵人知曉,落得戰術中的被動,這種情況經常不斷發生。
甚至是重要關隘的守將被金國策反,偽造的軍令導致隊伍行軍誤入歧途之類,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事發生得多了,遼國君臣也慢慢發現了端倪,耶律大石還曾經親自徹查過此事。
于是在黑暗處,一個身影也慢慢浮現出來。
耶律大石不知他究竟是誰,只知道這些事件,全都是出自這個人之手。
他無法獲知此人的真實姓名,只知道被他派出來的金國密諜,都叫他“雨師”。
這位雨師,當真是遼國的眼中釘肉中刺,耶律大石之前很多次設下計謀,想要誅殺此人,卻都連他的邊兒都沒摸到。
可是這次耶律大石回到遼國之際,卻發現那個雨師不見了。
這段時間針對遼軍的破壞行動,不像過去那般有章法,強度和頻率也降低了許多。
以耶律大石這般強悍的頭腦,他立刻就判斷出這些行動,并不是雨師親自組織的。
給燕然的信中,耶律大石說出來自己的猜測:如今遼國和金國的作戰正在最為激烈緊要之處,可雨師卻脫離了這個重要的戰場!
他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雨師這個心腹大患,正在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地方。
因此耶律大石,立刻就想到了在遼國和金國之間,搖擺不定的大宋朝廷。
所以耶律大石給燕然寫了這封信,將他自己之前的憂慮和思考,還有他對雨師去向的猜測,全盤告訴了燕然。
這位老哥是在提前警告燕然,小心雨師這個人。這條重要的情報,也是他竭盡所能,對燕然作出的報答!
當燕然看著這封信,他心中不禁想道:這老狐貍還真是有兩下子啊……真是名不虛傳!
想必他寫下這封信的時候,一定在想著那雨師若是能來到大宋,和我面對面的交鋒,也不知道誰能最后獲勝?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肯定是盼著我贏,所以他信里所說的內容,也是可以相信的。
當然,燕然從另一方面也佐證了耶律大石的想法。
之前穆星喬手下的那支金面殺手團,組織嚴密、隱藏極深、必定是有高人在后面操盤。
當時燕然還一度覺得,自己居然在這古代遇到了對手,心中生出了和當世諜戰高手爭鋒的快意!
現在,他來了。
只是這位雨師,他能斗得過我遠東狐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