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現在吳家在朝堂上的勢力太大了。
之前“耿黨”還在的時候,還能有所平衡。
可現在,朝堂上沒有一股勢力能跟吳家,跟江東黨抗衡了。
得知耿松甫要把吳長林調回京的事,陳墨思索了一番,道:“那耿卿打算派誰去接任?”
“臣心里已有幾個人選,但最終還是得陛下欽定。”耿松甫道。
“哦,哪幾個人選?”陳墨好奇道。
“一個是上次科舉的狀元孫城,現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一個是上次科舉舉人,現任陸安縣縣令林衷。”耿松甫道。
“侍講學士?不是翰林院修撰嗎?”陳墨一愣。
“陛下,現在是征和三年,已經過去三年多了,他升侍講學士了。”耿松甫道,
翰林院修撰是從六品,而侍講學士是從五品。
可見孫城的確干得不錯,畢竟京城想要升遷,挺難的。
若是派去川海。
就屬于中央下派到地方了。
“孫城,朕記得他,但他一直在京師,少于基層的歷練。”陳墨說著,問道:“林衷又是怎么回事?”
陳墨要問的,顯然是林衷干了什么,才入的耿松甫的眼。
“陛下,如今陸安縣被他治理的非常不錯,尤其是新政的推行,陸安縣幾乎是完全落實了,且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從原來的下縣,一躍成為了上縣,可見此人治理地方,頗有能力,可以給他加加擔子。”耿松甫道。
“從七品縣令,一下升到四品太守,會不會太快了些?”陳墨沉吟道。
“由此,方才彰顯陛下對科舉士子的看重,也可激起底層官員的激奮之心。”
“那就這樣辦吧。”陳墨點了點頭。
“陛下,之前川海是軍政一體,現在調吳大人回來,軍政就可以分開了,可另選一人派去川海掌兵。”耿松甫又道。
“人選可有推薦。”陳墨道。
“任憑陛下吩咐。”
文官調任耿松甫插手就算了,若是武官的調任,他再插手,就顯得手太長了。
而且他已經不是宰相了,要有分寸。
陳墨想了想,道:“等趙良回來,派趙良去吧。”
“陛下英明。”耿松甫拱手道。
“好了。”陳墨擺了擺手,示意這種馬屁就不用拍了,道:“還有別的事嗎?”
耿松甫點了點頭,道:“陛下,還有一事,就是科舉。”
這是新朝第一次科舉,得辦得隆重一些。
上次的科舉,屬實有些“草臺班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