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可思議的看著這二人,忽而感覺,現在,似乎真的情形已經變了
陸峰看著智云僧,知智云僧還未明白過來身份的落差,他還無明白,這些隊伍之中,止應有一人之裁斷,諸人可多謀,但止一人應善斷
那個人,就是他自己
陸峰知道,他走了諸多年的資糧道,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走到了今日。
以往所有的一切,都是資糧,到了現在,是應到了見行道之中。
將資糧化作薪火,鍛造出他的金身了
就在剛才的風雪之中,他忽而明悟了,他應是這些人的上僧,他要這些人供奉于他,供奉的卻不止是吃食,供奉的不止是“衣食住行”,他們應如自己供養本尊一樣供奉自己,將他們所有之一切,之敬重、之敬愛、之無上頂禮都奉獻給自己。
他就應如慈悲本尊庇佑他們一樣,庇佑他們,此一道,就為知行,可能就連主持尊者將他送到此處,都止是流放,法寺之中對于失勢僧侶,都是如此之做,可是對于陸峰來說,卻是一條新的路,是資糧之后的加行道,諸多僧過了第六階次第的僧侶,都在一邊資糧,一邊加行之中行走。
可今日,陸峰遠離了大寺,于是他聽的很清楚,他是為執掌日出寺“法臺”主持之位,是那座日出寺最為尊貴者,此言語在別人耳里,聽起來可能是一個笑話,一座小小的日出寺,有甚值得驕傲和言說的
又能約束的住誰
止一僧的主持法臺,又有甚作用
連名字都無的一座寺廟,就算是法臺又如能如何
可是陸峰明白了。
夫盡小者大,積微者箸,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小人不誠于內而求之于外。
前世今生,所有的智慧和見聞,都為資糧,相互碰撞,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腦海之中,化作一道道智慧資糧,他是日出寺的主持,那無論是和他一起入寺的上師,亦或者是其余人,都無他尊貴。
陸峰的“秘密本尊”之中,“不動明王尊”身后智慧火,身后之智慧火環繞更加凝實,陸峰已破釜沉舟,已不在乎其它了。
無視了旁邊近也不近退也不退的智云僧,陸峰叫白瑪看好才旦倫珠,護住這小孩子,小孩子和大人不一樣,他須得更多的照顧,陸峰看著才旦倫珠,準備前進了,陸峰看著小娃娃,說道“才旦倫珠,你可知這殊勝的無比的六字大明咒,是為何位本尊之殊勝咒語”
才旦倫珠看著自己的上師,有些漏風的牙齒之中說道“上師,是觀世音菩薩。”
“不錯,是觀世音菩薩。”
陸峰說道“在無比殊勝的三位怙主之中,大慈悲,便是指的觀世音菩薩,大智慧,指的便是文殊菩薩,大力量便是金剛手菩薩,你若是可得其中之一,便可以成佛
我選擇了大慈悲,若是你可選擇,你也可選擇其余,但勿要忘了,慈悲是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