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紙條上清晰標注了每一筆資金的具體使用時間以及受益人身份等信息,堪稱詳細。
“記得在明德元年夏天,老家遭遇洪災時,那些無家可歸的村民曾來到您這兒懇求救助。那時候正是靠了我的私房錢幫助重建家園啊。整整一百二十八戶人家,共計支出了十萬八千六百四十二兩白銀。可是最終受到贊頌的卻是老太太和侯爺。而遭受埋怨指責的人卻是我!”
這一切,陸鳴怎能輕易忘記。
那年夏季暴雨來襲,家鄉幾乎成為一片汪洋。
當時身為村長老鄉親攜家人跋山涉水前往京師尋求救濟。
陸老太太出于面子考量立即答應施以援手。
但災后復原工作遠比想象中復雜艱難得多。
它不僅要求充足的資金投入,在調配人力資源方面同樣不可或缺。
更別提后續還需要解決各種安置問題。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池,都將引來外界負面評價。
母親把這個重任交給了謝昭云,她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備好銀兩、糧食、雇工和馬匹,跟著老村長一同回到了故鄉。
在這片被災禍侵擾的土地上,謝昭云親力親為,不僅幫助鄉鄰們重建了家園,還購買了各種家禽和牲畜,為他們解決了生計之難。
幾個月下來,原本白皙的肌膚變得黝黑,身姿也因勞累而更加纖瘦,然而她的名聲卻因為這件事蒙上了一層陰霾。
為何如此?
原因在于一些人認為謝昭云在物資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現象,有人得到了相對較好的資源,而另一些人卻未能享受到同等的好事。
這些不滿的人總是把目光放在別人身上,卻從不自省其因。
“既然決定已定,過去的恩怨就讓它隨風而去吧。”
陸鳴低下頭說道:“禮單上的財物也是你自行選擇接收下來的,既然如此,何必再去怨怪他人。”
“侯爺所言極是。”
謝昭云轉而面向彭公公,“如今我不再屬于侯府之人,不敢邀公公入內品茗,待他日若有機緣,請務必至將軍府上一敘,共賞藍淺那高超的手藝。”
“遵命!”
彭公公開心地應道:“陛下之所以遲遲未下達旨意,一則恐怕姑娘日后有所遺憾,二則亦需告知謝老將軍,免得令老將軍擔心。今日回將軍府是否合適?需要老朽派人助你嗎?”
謝昭云拱手行禮,“深感陛下及公公之厚愛!搬家瑣事實在不敢勞駕公公大駕,我自有兩位兄長相助。”
“搬個家罷了,怎么敢麻煩謝老爺與大人親自操勞呢。”
正當此時,門外傳來了熟悉的聲音,程都尉正帶領著他的一幫兄弟走進大門:“未及通報便貿然造訪,還請老太太和侯爺見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