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輕聲說道,聲音中透著難以掩飾的失望與無奈。
“你看信的時候,肯定注意到那些字的顏色特別深,明顯和其他的字不一樣。祖父特意用了更濃的墨水,就是為了和旁邊的字區別開來。這是他在提醒我們,不要忽視這些細節。”
陸知鳶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她的話語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幾分激動和不滿。
陸鳴聽了女兒的話后,并沒有表現出任何被打動的跡象,反而更加懷疑這一切是否真的如此。
“有什么話不能當著我的面說嗎?非要用這種方式傳達?不要忘了,我可是他的親生兒子啊!”
他反問道,語調里充滿了不解甚至有些生氣。
在他看來,如果父親真有什么需要告訴自己的重要事情,完全可以直接說出來,而不是通過如此曲折的方式表達。
面對父親近乎固執的態度,陸知鳶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用盡可能平和的語氣說道:“如果有機會的話,祖父其實很希望能直接告訴你的,但是當時情況復雜,你給了他機會嗎?”
她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在祖父病得很嚴重的時候,你應該記得吧?那個時候的父親您不是借口在書院讀書而長時間不回家,直到和娘親結婚才返回。那段日子里,您真的只是單純地在那邊專心讀書嗎?”
最后這一句話雖看似平靜詢問,但實際上卻充滿了對過去行為背后可能隱瞞之事的質疑。
不,他并不真正在念書,只是單純地不想回到侯府,不愿意面對那里發生的一切罷了。
“當祖父生病時,父親卻正跟同學們四處游玩。等到祖父去世后第三天,他才匆忙回來,結果連見祖父最后一面都沒能做到。整個葬禮都是尚未正式進門的母親幫忙操持下來的。就這件事,父親還曾得到別人的贊美,說是孝順。然而真正做到了盡孝之人,其實是母親呢!”
想到這里,陸鳴心里不禁有些不是滋味。
陸鳴有些不知所措地撓撓頭。
回憶起當初家里失去了一家之主,全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
這時,未來的兒媳謝昭云勇敢地站了出來,主動幫家人安排所有事情。
雖然由于家中財政狀況緊張導致喪禮顯得頗為樸素,但因為她是來自一個顯赫家族的女子,因此還是吸引了許多朝廷中的重要官員前來吊唁。
那可能是他人生中感到最光榮的一刻吧!
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后,支撐家庭渡過難關的,是那位堅強的女子——謝昭云。
想到這一點,陸鳴內心深處便充滿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但他應該要更加珍惜與感激的人正是謝昭云啊。
理應通過自己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對她善良舉動的認可與回報,但實際上,他做了些什么呢?
不過是輕信了幾個朋友的話語就開始對對方產生了誤解,以為謝昭云在干涉家庭事務上顯得過于強勢且仗勢欺人,甚至懷疑她在準備祭奠活動中太過節約、對已故的父親不夠尊重而已。
這樣的想法,現在想起來是多么可笑與無知。
他指責這個那個的,但實際上從未真正反思過,如果沒有這位未來妻子主動承擔起責任的話,侯府在喪葬禮儀方面可能會因經驗不足而被城里的人們笑話。</p>